在安徽省阜陽市,有一種深受當地人喜愛的傳統小吃——格拉條,它不僅承載著阜陽人獨特的飲食文化,更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張美食名片。近日,隨著格拉條團體標準的發布與實施,這一地道美食正煥發著新的活力,走向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
格拉條,又稱格拉面,是阜陽地區特有的傳統小吃。其名稱源自阜陽方言中的“攪拌”之意,形象地描述了格拉條食用時需要將面條與各種調料充分攪拌的過程。格拉條的歷史悠久,據傳說,其起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阜陽,由一位名叫白老先生的當地居民在偶然間創造出來。白老先生按照粉條的加工流程,制作出了一種形似粉絲的圓形面條,并在碗中加入了芝麻醬、辣椒油、豆芽、香菜等調料。后來,這種美食被蘇東坡品嘗后大為贊賞,并因其獨特的攪拌方式而得名“格拉條”。從此,格拉條便在阜陽的大街小巷流傳開來,成為了當地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格拉條的制作工藝獨特,選料講究。首先,制作格拉條需要選用本地產的高筋面粉,這樣制作出的面條才會更加筋道有嚼勁。在和面時,需要打入雞蛋,并加入適量的鹽和堿,以增強面條的口感和彈性。

然后,將和好的面團放入特制的模具中定型,再用手搓揉成型。這一步驟非常考驗師傅的經驗和手法,也是區分格拉條制作水平的關鍵。接下來,將揉好的面團放入格拉條機子中,等水燒開后壓入面條,經過三四遍的滾煮后,格拉條便可以出鍋了。出鍋后的格拉條還需要再過一遍涼水,這樣可以使面條更加筋道爽滑。

格拉條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制作工藝,更在于其豐富的配菜和調料。在煮熟的格拉條中,加入黃豆芽、蒜、醬油、辣油、芝麻醬、榨菜、豆角、荊芥等調料和配菜,用筷子充分攪拌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格拉條便呈現在眼前。格拉條的口感筋道耐嚼,麻醬的香氣四溢,再加上各種配菜和調料的點綴,使得每一口都充滿了層次感。

在阜陽,格拉條通常與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湯搭配食用,這樣不僅可以中和辣味,還能讓食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感受到一份溫暖和滿足。

近年來,隨著阜陽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旅游業的不斷升溫,格拉條這一地道美食也逐漸走出了阜陽,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在阜陽市的各大美食節、旅游節等活動中,格拉條總是作為重頭戲亮相,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品嘗。同時,許多阜陽人也將格拉條帶到了外地,開設了一家又一家的格拉條店,讓更多的人能夠品嘗到這一美食的獨特魅力。
為了推動格拉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阜陽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和阜陽餐飲商會等組織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制定了格拉條的團體標準,對格拉條的制作工藝、食材選用、口感風味等方面進行了規范和提升。這一標準的實施,不僅提高了格拉條的質量和技術水平,還為其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這些組織還積極推廣格拉條文化,通過舉辦美食節、烹飪比賽等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格拉條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
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動下,格拉條產業更是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阜陽市政府將格拉條等地方特色小吃作為推動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打造美食街區、舉辦美食節等活動,不斷提升阜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同時,政府還加大對格拉條產業的扶持力度,提供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鼓勵企業創新研發新產品、新工藝,推動格拉條產業的轉型升級。
隨著格拉條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阜陽人開始將這一美食作為創業的首選項目。他們通過學習格拉條的制作技術,開設自己的格拉條店,不僅實現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還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格拉條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如面粉加工、蔬菜種植、調料生產等產業都得到了有效的拉動和提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格拉條將不僅僅是一種地方特色小吃,更將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旅游品牌。不僅承載著當地人的飲食記憶和文化情感,更成為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阜陽市將繼續加大對格拉條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其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發展。同時,阜陽市還將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合作,將格拉條這一美食推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上這一獨特的美食文化。格拉條作為阜陽市的傳統小吃,不僅承載著當地人的飲食記憶和文化情感,更成為了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未來的發展中,格拉條將繼續煥發新的活力與魅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