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向社區傳遞溫暖,助力孩子陽光成長。1月19日至2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張家港市城西社區居委會,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為社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個充滿知識與歡樂的假期時光。此次活動涵蓋了傳統技藝體驗、文化知識學習、趣味游戲互動以及生活常識普及等多個領域,旨在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豐富孩子們的寒假生活,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活動伊始,“紅心研墨”團隊成員便將糖畫這一傳統民間技藝帶入社區。糖畫以糖為墨、以勺為筆,在光潔的石板上繪制出栩栩如生的圖案。熬制好的糖液在陽光下晶瑩剔透,散發出誘人的香甜氣息。團隊成員耐心地向孩子們講解糖畫的歷史淵源、制作工具和繪制技巧,孩子們則圍坐在一起,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在實際操作環節,孩子們紛紛拿起小勺,嘗試著繪制自己心中的圖案。有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擠出線條,有的則大膽地發揮創意,盡管繪制的作品略顯稚嫩,但每一個都飽含著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對藝術創作的熱情。當一幅幅充滿童趣的糖畫在孩子們手中誕生時,現場響起了陣陣歡呼聲和掌聲。孩子們舉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仿佛手中捧著的是最珍貴的寶物。

五谷畫作為中國傳統民間工藝,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團隊成員帶來了各類谷物,如紅豆、綠豆、玉米、大米等,以及制作五谷畫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孩子們在團隊成員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不同顏色的谷物拼貼出一幅幅精美的年畫。有的孩子以生肖蛇為主題,用金黃的玉米粒勾勒出蛇的輪廓,再用紅豆和綠豆點綴眼睛和花紋,栩栩如生;有的則以春節為背景,創作出了充滿喜慶氛圍的作品,如鞭炮、燈籠、福字等,寓意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制作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深入了解了五谷文化和傳統年畫的寓意,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團隊成員還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垃圾分類小知識講座。講座中,團隊成員通過圖片、視頻和實物演示等方式,向孩子們詳細介紹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垃圾分類的標準和方法。他們詳細解釋,垃圾分類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孩子們認真聆聽,積極思考,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在互動環節,團隊成員準備了不同類型的垃圾卡片,讓孩子們進行分類投放,通過實際操作加深他們對垃圾分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孩子們紛紛踴躍參與,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了垃圾分類的知識,明白了保護環境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此次“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張家港市城西社區居委會開展的系列活動,受到了社區居民和孩子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寒假生活,還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成長的平臺,讓孩子們在歡樂中學習知識,在實踐中鍛煉能力。
對于“紅心研墨”團隊的成員們來說,這次活動也是一次寶貴的經歷。他們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社區的孩子們帶去了溫暖和關愛。同時,通過與孩子們的互動交流,團隊成員們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增強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張家港市城西社區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個豐富多彩的寒假,也為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的社會實踐活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在未來,“紅心研墨”團隊將繼續秉承初心,開展更多有意義的活動,為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助力更多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通訊員 劉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