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至2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走進張家港城西社區,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傳承文化與創新實踐”的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活動通過五谷作畫、糖畫制作以及國學課堂等多樣化的形式,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度過了一個充滿意義的寒假周末。
活動的第一天,實踐團隊為孩子們帶來了富有創意的五谷作畫教學。五谷作畫是一種源于傳統民間藝術的手工活動,利用五谷雜糧的自然色彩和紋理,通過拼貼和排列,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
在活動中,實踐團隊為孩子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包括稻谷、紅豆、綠豆、糯米等多種谷物。孩子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用這些天然材料拼出燈籠、生肖兔和新春祝福等寓意豐富的圖案。一名8歲的孩子在創作中說道:“我用紅豆做了燈籠,因為紅色代表好運,我希望家人新年快樂!”另一名孩子則巧妙地將稻谷和玉米組合,制作了一幅象征豐收的畫作,表達了對未來一年的美好期待。

實踐團隊成員表示,五谷畫不僅是一項藝術活動,更是傳統文化的直觀體現。通過手工創作,孩子們在探索谷物之美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我國農耕文化的認識。一名志愿者說:“五谷畫背后蘊含的是勞動智慧和生活美學,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
次日,實踐團隊開展了深受孩子們喜愛的糖畫制作活動。糖畫作為一項傳統民間藝術,以其生動的造型和甜美的滋味備受歡迎。在實踐團隊成員的示范下,孩子們近距離觀察了糖畫的制作過程:金黃的糖漿在熱石板上緩緩流動,細膩的線條交織成一個個生動的圖案,包括生肖兔、蝴蝶和花朵等經典形象。
“我第一次看到糖畫的制作過程,太神奇了!”一位小朋友興奮地說道。他隨后拿到了屬于自己的糖畫作品,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喜悅。許多孩子在活動中不僅感受到糖畫制作的樂趣,還對這一傳統技藝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些孩子表示,希望以后也能學習如何制作糖畫,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
一名志愿者分享道:“糖畫不僅僅是一種甜品,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通過制作糖畫,我們讓孩子們體驗到中國傳統技藝的精妙之處,同時也傳遞了節日的溫暖和童年的甜蜜。”
除了藝術手工外,實踐團隊還為孩子們精心策劃了多樣化的趣味課堂,包括國學導讀、趣味數學和科學知識普及等內容。在國學課堂上,實踐團隊以《三字經》為基礎,為孩子們講解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規律及其文化內涵。志愿者結合圖片和視頻,向孩子們展示了四季變遷的景象,讓他們在趣味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韻味。
趣味數學課堂則通過互動游戲幫助孩子們學習方向知識。一名志愿者通過“找北”的小游戲,帶領孩子們認識東南西北,并講解指南針的原理及應用。課堂中,孩子們積極參與游戲,不僅增強了對方向的感知,還學會了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
此外,團隊還組織了一場“小科學家”活動,向孩子們講解了一些有趣的科學現象,并通過簡單的實驗讓他們親身參與。志愿者們以輕松活潑的方式,將抽象的知識生動化,讓孩子們在互動中體驗科學的魅力。一名家長表示:“這些課堂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不僅讓孩子們學到了新知識,還提升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孩子們在歡樂的氛圍中收獲了知識與快樂。無論是制作五谷畫、觀賞糖畫制作,還是參與趣味課堂,孩子們都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并在動手實踐中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活動結束后,許多家長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位家長感慨道:“孩子們不僅學到了傳統文化知識,還在實踐中提升了專注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樣的活動既有趣又有意義。”
此次“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藝術與課堂的融合,讓孩子們在實踐中感知文化、探索創新,為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團隊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探索更多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在學習與互動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他們傳承與創新的熱情。
作者署名:通訊員 金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