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至20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張家港城西社區,開展了一系列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活動通過生動的手工創作、趣味課堂和經典技藝體驗,不僅讓孩子們深入了解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也為他們的寒假生活增添了一抹絢麗的色彩。
活動首日,實踐團隊組織了一場以“五谷作畫”為主題的手工活動。實踐成員們為孩子們準備了各種顏色和質地的五谷,如金黃的稻谷、艷紅的紅豆和潔白的糯米等,幫助他們創作出與新春主題相關的圖案。孩子們通過小手將這些傳統材料組合拼貼,制作出了一幅幅充滿童趣和節慶氛圍的五谷畫作品。例如,一名孩子用稻谷和紅豆搭配,創作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生肖兔”,象征著新年的美好開始;另一位孩子則用糯米和玉米設計了一幅以團圓燈籠為主題的畫作,表達了對家庭幸福的祝福。
在創作過程中,實踐團隊的成員一邊指導孩子們如何排列谷物,一邊向他們講解五谷畫的文化內涵。“五谷畫不僅僅是一項手工藝活動,它承載著我國傳統農耕文明的精髓,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一位實踐成員表示。他還提到,通過動手實踐,孩子們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藝術創作中的細致與耐心,同時也能對中華文化產生更深的情感認同。

在歡聲笑語中,孩子們不僅感受到了五谷畫的藝術魅力,也在創作中鍛煉了自己的專注力和協調能力。許多孩子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這種手工藝術,非常新奇又充滿趣味。
第二天,實踐團隊為孩子們帶來了另一項經典的傳統民間藝術——糖畫制作。在光潔的石板上,熱氣騰騰的糖漿流淌成金色的線條,實踐成員用手中的工具巧妙地操控糖漿的流向,創作出各種生動有趣的圖案。隨著糖漿的凝固,小兔子、蝴蝶和花朵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現在孩子們面前。
孩子們圍在糖畫桌旁,一邊驚嘆于糖畫制作的奇妙過程,一邊期待著屬于自己的“糖畫杰作”。“哇,這只兔子好漂亮!這是我見過最有趣的東西!”一名孩子看著糖畫忍不住感嘆道。當他們拿到屬于自己的糖畫作品時,臉上洋溢著難以掩飾的喜悅。一些孩子甚至小心翼翼地將糖畫捧在手心,不舍得立刻品嘗,而是仔細端詳每一處細節,生怕弄壞這份“甜蜜的藝術”。
“糖畫不僅是一種民間藝術,更是一種文化記憶,它承載了許多中國家庭的童年記憶。”一名實踐成員說道,“通過這種形式,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體驗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并懂得珍惜這些美好的藝術形式。”
除了手工藝術,實踐團隊還開設了一系列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趣味課堂,包括國學講堂、趣味數學和科學知識普及等課程。在國學課堂上,實踐成員結合《三字經》,為孩子們解讀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規律,并通過生動的圖片和動畫,讓他們了解四季輪回的意義及其在傳統文化中的表現。
趣味數學課堂則通過游戲引導孩子們學習方向與指南針的知識。一名實踐成員通過小游戲“找方向”,帶領孩子們理解東南西北的概念,并展示了指南針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覺得學習變得有趣而輕松,他們在游戲中不僅提高了知識儲備,還學會了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一名家長這樣評價道。
兩天的活動結束后,孩子們不僅掌握了手工藝的技巧,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通過親身體驗,我更加明白了傳統文化的獨特之處,也更喜歡上了這些充滿智慧的民間藝術。”一名孩子在活動結束后說道。
與此同時,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也收獲頗豐。“這次社會實踐讓我更加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僅要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還要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一名實踐成員感慨道。
在活動結束后,許多家長對活動給予了高度評價。一位家長表示:“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這樣的活動真的很有意義。不僅幫助他們了解了傳統文化,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意識。”
此次“紅心研墨”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豐富的活動形式,將傳統文化與藝術體驗相結合,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為社區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活動負責人表示,未來團隊將繼續以實踐為橋梁,探索更多創新的文化傳承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
作者署名:通訊員 金燁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