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宣傳國家資助政策的號召,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全覆蓋全學段學生資助體系”要求,廣東財經大學金融學院點點星火團隊于7月19號至7月22號在佛山市南海區黃岐街道開展“惠學行”國家資助政策宣講活動。
在活動開展前期,團隊成員先提前進入黃岐街道辦與社區負責人聯系并簡單了解當地資助及助學貸款政策的宣傳狀況,后又通過線上調研的形式收集了身邊人對該政策的了解情況,為團隊后續工作開展打下扎實根基。
7月20號,團隊成員一同前往佛山市南海區黃岐街道嘉怡社區做走訪宣傳工作,在社區內發放國家資助政策宣傳介紹冊,隨機咨詢了本地人員對該政策的了解程度。



7月22號,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們聯系了一位嘉怡社區負責人并對他做進行了一個簡單的采訪。

Q1:我們嘉怡社區目前的受資助人群有多少?
嘉怡社區內一半是農村的,一半是城市的,農村社區的人都有自己的土地,是有自己的收益和財政的,是有自己的經濟的,整個社區的財政就是社區政府留給我們使用的,所以我們是沒有自己社區資助的困難學生、助學那些的,我們主要是以自己申請上報給區里面或申報給黃岐慈善會這樣的方式去助學的。現在南海區那邊已經接受助學的有三個人,黃岐區也有三個人,總共有六個人。
Q2:平時有沒有做過宣傳?
都有的,不過像是我們這種類型的政策文件,一般不會廣泛的宣傳,我們都是收到申請后直接打電話給申請人,再向他做詳細介紹。因為其實很多人可能不會過多關注困難助學的宣傳內容,如果我們像發傳單一樣廣泛宣傳的話,通常就容易會有疏漏,而且人力消耗也很大,如果要去挨個跟他們做解釋工作,這樣的工作就比較復雜了。所以我們通常都是在平時走訪宣傳,或者有人過來交資料的時候,如家里有殘疾人、重病這類情況,我們再精準宣傳給他們,再跟他們做詳細解釋。
Q3:那你們在宣傳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呢?
當然是有的。很多人知道自己達到了申請助學金的標準,但又不知道怎么證明自己困難。此外,也有人會因為申請流程太麻煩而不愿意去辦理,覺得才四千元一年,也不是很多,覺得要給個八九千還差不多,為了這么幾千塊錢走來走去的覺得麻煩。所以我們也是要做很多解釋工作,比較麻煩。
Q4:社區助學是否會分等級?
有分等級。因為社區助學是由不同資金構成的。區級助學的就是含低保的六千元一年,黃岐街道助學就是給那些申請條件達不到區標準的人群,這部分就交給黃岐慈善會,黃岐慈善會就會發放給兩戶三人的,這種就是四千五一年的。區級發放的低保是給大二以上的學生的,黃岐街道發放的就適用于高中到中專。所以,針對不同的困難對象,我們就有不同的政策宣傳給他們。
Q5:請問社區內接受資助的家庭是否也有申請其他的助學項目?
其實從文件這個角度來看它是有很多不同的線可以資助的。如果家里有殘疾人的,他就會申請殘疾人資助;如果是申請低保的,就會發放低保金或助學項目給他;如果是孤兒,也會有慈善會撫養兒童補貼這類的資助。這邊現有的就是區級的和黃岐街道級的這兩種資助政策,農村里面有自己的經濟,而我們財政全部都是上級給錢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是沒有支持農村里面的助學政策。
Q6:您認為在落實和宣傳中有什么需要改進的點?
其實現在的財政狀況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我們還是希望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知道、了解并申請助學金。但是在落實過程中我們還是希望能夠最先幫扶到最困難的那批人,而不是先大規模地不管誰來都先幫他交資料這樣,所以在現在困難的財政狀況下,我們社區自己會先幫政府和上級篩選一次,讓最需要幫助的那批人先獲得資助。
Q7:那這筆助學金主要是以什么形式來發放到他們手中呢?
人們在提交資料的時候會附上自己的銀行賬戶,待他們申請成功后,這筆助學金就會直接發到他們的銀行賬戶上。
Q8:會不會存在有申請人沒有很需要但仍然申請的情況呢?
所以這也就需要我們社區對他們提交的資料先進行審核和查驗了。我們在收到他們的資料后不單需要查看他們銀行賬戶的流水,還要去了解申請人有沒有過犯罪史,前往他們的居住地進行入戶家訪,進到物業和鄰居那邊了解情況,還要聯系各部門去了解申請人是否有做過違法違規的事情,這些都是要經過核實后才能給他們通過蓋章的,而不是說他們只要申請我們就能幫他們上交資料的。
Q9:那這種算不算是一種監督機制呢?
算的。包括低保發放這些都是有年審的,這些申請資料不是說你交了一年以后都不用審查了,就比如申請低保成功后,我們也是每年都會入戶上門寫表格、查流水等等。
Q10:還有其他監督機制嗎?
其他監督機制就包括有各個部門的監督,就比如申請助學金過程中,父母違反條件的,就需要相關部門去做監督,像社區這塊,我們就做好年審工作就可以了。
Q11:申請人畢業后是不是就不需要助學政策了?
是的,比如黃岐這個,從高中到本科都可接受資助(除非停學休學),其他時間段需自費,不列入資助范圍,并且畢業后就不給輔助了。本科高校是從第一年開始有助學資助,成人高校就是從第二年才開始有資助。
本次助學宣傳活動也告一段落,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人對資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也存在知道政策存在但不會申請的情況,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也發現了資助審批過程仍存在些許問題。但我們也從中感受到了國家為了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而出臺的一系列助學政策,對減輕經濟負擔、激勵學生奮發向前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