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傳承青田石雕非遺文化增強大學生民族自豪感與認同感,教師教育學院“青田石韻,雕影探幽”弘揚青田石雕非遺文化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人先后前往麗水市蓮都區和青田縣開展對青田石雕非遺文化的調研活動。
實踐團隊前往的第一站是麗水市蓮都區的夏法起石印藝術館。在參觀石印藝術館的過程中,指導老師徐詠平為團隊成員講述了印章石料的種類和原產地,介紹了“天下第一社”西泠印社社員的印雕、篆刻、書畫作品。此外,實踐隊成員還自主參觀了多樣精美印章雕刻作品和我國瀕危的印石品種標本,全面了解了我國當代石印藝術印材、印雕狀況和西泠印社的印雕、篆刻、書畫技藝。
隨后,實踐團隊來到青田縣石雕交易市場,實地調研青田石雕的市場現狀,探究青田石雕在現代文化市場中的定位和發展策略。在市場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收集了一手資料,探討發現當前石雕市場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為其后續的保護和發展提供參考性建議。在此過程中團隊成員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思維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接著,實踐團隊來到實踐的最后一站——青田石雕博物館。首先,團隊成員們進入的是蓋章區,通過打卡集章留下紀念,增進對青田印章文化的了解。接著,團隊成員來到觀影區,觀看了一個關于青田石雕歷史發展的視頻,了解到青田石的形成、種類和雕刻技藝。最后,實踐隊進入石雕展廳,在講解員的講解下了解了不同種類的青田石雕和許多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石雕展品。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倪東方的石雕作品《花好月圓》。通過講解員,實踐隊了解到《花好月圓》色彩典雅,溫潤似玉。倪東方大師運用中國畫中繁簡對比虛實相間的構圖理念,將薄薄的一片青田封門凍石小心翼翼的雕琢成一輪滿月,牡丹紫藤及喜鵲構成一幅玉宇明凈,月出花叢鵲棲枝頭的美景。這件現實與浪漫手法相結合的藝術珍品于1992年被國家郵電部選為特種郵票印制發行,此后仿制者如潮。在青田石雕博物館中還有許多諸如此類優秀的石雕作品,它們無一不展示著青田石雕匠人們巧奪天工功的卓越技術,無一不展現著青田流傳百年而不朽的工匠精神。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將青田石雕文化帶入教育領域,提升了團隊成員綜合素質和審美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另一方面,團隊成員對青田石雕文化了解的不斷深入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王燁麗/文 趙婕妙/圖 徐詠平 王澤玖/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