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陽似火,熾熱的光芒似要吞沒一切。我們懷揣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向往,組成“尋覓洛陽,匠心非遺”隊伍,從河南科技大學踏上征途。一路上熱浪滾滾襲來,汗水濕透了衣衫,但我們內心對即將探尋的河洛大鼓的期待,如同從千里高空懸下的冰泉,使之忘卻了路途的遙遠和難耐的炎熱。我們深知,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走訪,更是一場與古老藝術的深度對話。
【踏入朱繼鵬老師家門:熱忱迎接的溫暖瞬間】
當我們歷經艱辛,終于抵達河洛大鼓第六代傳人朱繼鵬老師的家時,朱老師那親切而熱忱的笑容,如同一股清泉,瞬間驅散了我們一路的疲憊。他早早地在門口等候,眼神中滿是對我們到來的期待和歡迎。那一刻,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對河洛大鼓傳承的熱切之心。

圖為河洛大鼓傳承系譜圖 通訊員馬文華 供圖
【走進河洛大鼓歷史長河:文化瑰寶的溯源之旅】
剛剛落座,朱老師便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與河洛大鼓相關的珍貴書籍,開始為我們詳細介紹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他的聲音時而低沉,仿佛在訴說著古老歲月中的滄桑;時而激昂,仿佛重現了河洛大鼓曾經的輝煌。通過朱老師生動的講解,我驚訝地發現,河洛大鼓并非僅僅是一種簡單的鼓樂表演,而是一種融合了說、唱、演的獨特說書藝術。它始于明末清初,承載著河洛地區人民的智慧與情感,是民間文化的瑰寶。這全新的認知,如同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藝術世界的大門,使我對河洛大鼓的興趣愈發濃厚。

圖為朱繼鵬先生為河科大學生講述河洛大鼓歷史 通訊員 賈華林 供圖
【聆聽河洛大鼓絕妙之音:震撼心靈的藝術盛宴】
在介紹完河洛大鼓的歷史后,朱老師拿出他珍藏的演奏樂器,準備為我們進行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奏:輕輕敲響月牙板,那清脆而有力的聲音瞬間迸發出來,猶如雷霆萬鈞,震撼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靈。唱腔時而高亢激昂,如黃鐘大呂;時而婉轉低回,如泣如訴。每一個音符都仿佛在講述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段旋律都傳遞著深刻的情感。我們被這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中,見證著河洛大鼓的興衰與傳承。

圖為朱繼鵬先生演奏 通訊員馬文華 供圖
【學習河洛大鼓演奏技巧:親身體驗的技藝傳承】
一曲罷后,朱老師拿出樂器讓我們進行嘗試,耐心地教我們月牙板的演奏方式以及敲鼓的技巧,手把手地糾正我們的姿勢和手法,不厭其煩地重復著關鍵的要點。在嘗試的過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不易。每一個看似簡單的動作,都需要精準的力度和節奏把握。然而,正是這種不易,讓我更加敬佩朱老師精湛的技藝,以及他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練習和磨練。
【傾聽河洛大鼓傳承之憂:現實困境的坦誠交流】
在交流環節,我們紛紛提出心中的疑問,朱老師都認真地一一回答。當談到河洛大鼓的傳承現狀時,他的臉上流露出深深的擔憂。他坦言,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河洛大鼓面臨著諸多困難。愿意投身學習和傳承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許多經典的曲目和技藝面臨失傳的危險。
【感受朱繼鵬老師堅守:執著信念的精神力量】
即便面臨著生活的壓力,朱老師依然堅定地選擇堅守。他說:“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把河洛大鼓傳承下去。”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這門藝術的熱愛和執著。不僅在當地的學校和社區義務授課,還積極參與各種文化活動,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河洛大鼓。他的堅守精神,如同一盞明燈,在黑暗中為河洛大鼓的傳承之路照亮了方向。
【結語】
這次拜訪讓我對河洛大鼓有了全新且深刻的認識。它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寄托。朱老師對河洛大鼓的熱愛和堅守,讓我明白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重大。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份感動銘記于心,盡自己所能去宣傳和推廣河洛大鼓。通過社交媒體、文化活動等多種途徑,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這一獨特的藝術。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隊伍中來,共同守護我們民族的精神家園。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河洛大鼓一定能夠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歷史的舞臺上繼續綻放光芒。

圖為結束后合照 王旭隆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