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方山鄉成了“青源潤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眼中一個無法抹去的星光。近日,浙江農林大學園林學院“青源潤田”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走進了麗水市青田縣方山鄉,他們以方山鄉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出發點,深入挖掘稻魚共生文化的內涵及其對當地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共同描繪出一幅助力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
圖為博物館廣場節點設計效果圖。
圖為青田稻魚共生首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標牌。金懌婷供圖。
圖為方山鄉田魚景觀。 金懌婷供圖。
該團隊通過精心的調研與規劃,設計出了一條具有實踐和教育意義的研學旅游路線。這不僅讓學生和游客能夠親身體驗稻魚共生的農耕模式,還有助于傳播和弘揚這一綠色生態的傳統農業技術。
圖為稻魚共生文化核心保護區景觀(1)。高卓瑩供圖。
圖為稻魚共生文化核心保護區景觀(2)。俞星辰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調研圖(1)。金懌婷供圖。
圖為團隊成員調研圖(2)。 高卓瑩供圖。
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方面,社會實踐團隊提出了具體的發展建議。他們建議通過建立稻魚共生示范區,展示其生態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同時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發一系列與稻魚共生相關的文化產品和旅游項目,增加當地的經濟收入。
圖為研學課程海報設計。
此外,該團隊還就如何加強當地農產品品牌建設、完善旅游服務設施、開展農村人才培訓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受到當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評價。方山鄉的稻魚共生模式和研學旅游項目,不僅為當地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其他鄉村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圖為團隊成員與方山鄉龍現村主任合照。 俞星辰供圖
7月19日,“創青春”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大賽·麗水青田縣專項立項結果公布,團隊項目“青源潤田,稻聽魚說”成果入選了立項名單。下一步團隊成員將參加鄉創訓練營,同大賽評委專家、地方鄉鎮代表積極共同協商,細化項目方案,將跳動的思維凝結為生動的實體,把青春的熱血播撒在祖國的壯闊山河中。
“稻魚共生,不只是一種農業模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青田縣方山鄉的未來將在稻魚共生的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書寫更加絢麗多彩的發展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