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挖掘傳統技藝的精髓,追溯民族文化的根源,保護并傳承千年繡藝的精華,長安大學“非遺傳承映苗疆,民族團結譜新篇”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29日深入四川興文對當地苗繡傳承人羅文芬進行了采訪,認真聆聽了她與苗繡非遺文化的故事,親身體驗了這一古老技藝如何在現代指尖上繼續傳承與創新。通過這次珍貴的接觸,實踐隊員們不僅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對民族團結的意義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非遺傳承人羅文芬合影
在采訪中,羅文芬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小跟隨長輩學習苗繡,并逐漸成長為一名非遺傳承人的故事,還詳細介紹了苗繡的起源、發展以及她在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努力與成就。她表示,苗繡不僅僅是苗族人世代延續的傳統手工,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苗繡、喜愛苗繡,從而推動苗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圖為傳承人羅文芳向實踐隊成員介紹苗繡圖案
隨后,實踐隊一行來到羅文芬負責的苗繡展館,展館內里陳列這琳瑯滿目的苗族服飾和刺繡作品。羅文芬表示,苗繡特別注重圖案的對稱美,每一條線條都象征著吉祥如意、一帆風順。她的設計靈感大多源自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她將這些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入刺繡之中,讓它們不僅呈現在布面上,更穿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些作品色彩斑斕、圖案復雜,每一針每一線都蘊含著羅文芬的心血與智慧,她的雙手,不僅織就了一件件精美的苗族服飾,更織就了民族團結的紐帶。

圖為傳承人羅文秀向實踐隊成員講解苗族服飾
在與羅文芬老師的深入對話中,實踐隊員們不僅對苗繡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加深刻的領悟,也對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非遺文化不單是歷史的饋贈,更是民族自豪的象征。通過近距離的交流,隊員們不僅領略了非遺文化的深厚魅力,也感受到了民族團結的堅實力量。展望未來,他們將不懈努力,投身于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為推動民族團結和文化多樣性的繁榮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