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鄉村特色木屋作坊,幾名身著民族服飾的村民圍坐在一起,視線嫻熟而專注地膠著在繡繃上,五彩斑斕的絲線穿梭于指尖,穿針挑勾、飛針走線,不一會兒就繡出了栩栩如生的苗繡圖案,這是7月14日重慶外語外事學院音樂學院“青歌筑夢”實踐團成員在龍潭古鎮上捕捉到的一幕場景。
作為第六批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酉州苗繡”源于重慶市酉陽縣,是苗族同胞世代相傳的一種傳統手工技藝,以獨特的圖案設計、豐富的色彩搭配和精湛的刺繡技藝,展現了苗繡獨特的魅力和民俗韻味。
“酉州苗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國桃女士,憑借對苗繡藝術的熱愛和執著,創辦子月苗族文化有限公司,定期開展繡娘培訓,解決了大批沒有經濟來源婦女們的就業問題,部分繡娘甚至可以足不出戶待在家中,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繡制,作品交由公司收購,不僅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對苗繡技法的繼承和發揚,而且節約了就業成本,改善了生活條件,繡出了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熱愛。
從一枚民族耳飾到一扇古韻屏風,從一張刺繡書包到一盞華美燈飾,“酉州苗繡”繡法精巧工序復雜,圖案設計色彩鮮艷,內容呈現寓意美好,既有強烈的實用性,又展現出超高藝術價值,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據了解,“繡出一片桃花源”系列苗繡產品成功入選“上合峰會”國禮,“團扇”系列入選“一帶一路”國禮,“苗繡十二生肖”系列被評為重慶好禮金獎。從“小指尖”到“新國潮”,智慧淳樸的“酉州苗繡”非遺傳承人們,用勤勞的雙手繡出了一片片幸福的“桃花源”,織就了一幅幅鄉村美麗新畫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2023年以來,酉陽縣委、縣政府圍繞“向往未來桃花源 共享800”共享鄉村戰略,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創新打造“酉陽800”區域公用品牌,“酉陽苗繡”將繼續發揮民族文化特有優勢,借助文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