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三下鄉實踐團隊“中國發展,多元共鑒”新時代黨和國家歷史成就調研隊隊員王碩以近年來淮北市在生態環境和空氣治理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基礎,通過走訪調研和查閱資料為延申,反映了新時代淮北市的發展變化。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處華東地區腹地,蘇、豫、皖三省接壤處。總面積274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18萬人。是全國知名煤炭資源型城市和煤電基地,現代化工業城市。作為一座因煤而建、緣煤而興的傳統工業城市。建市50多年來,累計生產原煤近10億噸,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如今,淮北市政府通過多項積極措施,致力于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提升城市空氣質量,為市民創造更健康、宜居的生活環境。
通過查閱淮北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2021、2022、2023年度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該市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軌跡和具體成效。
一、空氣質量總體概況
自2021年以來,淮北市持續加大大氣污染防治力度,空氣質量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趨勢。數據顯示,2021年淮北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86天,優良率78.4%;到了2022年,這一數字進一步提升至270天,優良率達到74.0%;而到了2023年,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淮北市依然保持了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56天,優良率為70.1%。盡管優良天數略有下降,但考慮到極端天氣等因素的影響,這一成績依然值得肯定。
二、主要污染物濃度變化
以PM2.5為例。2021年,淮北市PM2.5年均濃度為49.8微克/立方米;到了2022年,該數值下降至42微克/立方米,雖然仍略高于國家二級標準,但已顯示出明顯的改善趨勢;進入2023年,淮北市繼續加大治理力度,PM2.5年均濃度進一步降低至3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8%,顯示出更加堅定的治理決心和成效。
同樣,其他主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也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均達到或優于國家一級標準要求;臭氧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第90百分位值雖然仍超標,但已呈現出逐步降低的趨勢。
三、重點治理措施與成效
涵蓋了工業源治理、揚塵管控、移動源治理、清潔能源推廣以及科技治污等多個方面。
在工業源治理方面,淮北市積極推進火電、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推動企業實施深度治理。對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督促其進行節能減排改造,并落實差異化管控措施。對“散亂污”企業進行綜合整治,推動相關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環保水平。
同時對揮發性有機物(VOCs)進行治理,開展VOCs源頭、過程和末端全流程治理改造提升。
加強企業運行管理,規范開展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強化有機廢氣旁路綜合整治。
在揚塵管控方面,確保施工工地落實“六個百分之百”標準(即工地周邊100%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濕法作業、渣土車輛100%密閉運輸),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揚塵污染。并開展道路揚塵治理。
在移動源治理方面,推廣布局新能源車輛,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對移動源排放達標進行全面而嚴格的監管。
在清潔能源推廣方面,著力調整能源結構,推動清潔能源發展。例如,推動電力企業實施超凈排放改造,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加快退出重點行業落后產能,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燃煤鍋爐和爐窯等設施,使用清潔能源。
在科技治污方面,加強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整合環保、公安、住建、城管等多部門視頻監控點資源,實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集中整合和統一調度,提升科學治污和精準防控能力。
展望未來,淮北市將繼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積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和低碳出行方式等環保理念,引導市民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城市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