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新聲: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學院文化宣講實踐隊走進小山文化園
7月9日,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文化宣講實踐隊,抵達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的小山文化園,開展了一場旨在傳播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自動化學院學工辦主任盧江濤、團委負責人馬佳琳、宣傳負責人樊榮帶隊,活動受到小山文化園總經理高小山的大力支持。

實踐隊由理工科學生組成,盡管他們所學專業并非文化領域,但對傳統文化抱有濃厚的興趣且擁有獨到見解。通過抖音平臺,實踐隊以直播的形式向廣大網友展示了文化園內的豐富民俗文物,包括儺面具、婚書和科舉考試文物等,并通過實時互動,分享了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

在直播之后,實踐隊對文化園內的文物進行了精心的拍攝。他們對拍攝任務進行了周密的準備,從策劃討論到腳本撰寫,從設備選擇到現場預演,每一步都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傳播任務的認真態度。在拍攝現場,隊員們細致地調整光線和角度,捕捉文物的每一處細節,確保每一件展品的獨特之處都能得到完美展現。

后期制作中,實踐隊對拍攝素材進行了細致剪輯,制作成視頻,進一步在抖音上分享。這些視頻不僅記錄了文化園的珍貴文物,更通過隊員們的解說,讓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意義得以生動展現。

為了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實踐隊還通過社交媒體發起了在線問卷調查,鼓勵更多人參與到民俗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來。

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精神與歷史記憶,是我們共同的寶貴遺產。為了維護并弘揚這些文化精髓,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與參與。作為知識傳承的火炬手,大學生應積極擔負起文化復興的使命,致力于成為文化遺產的傳播者、實踐者和守護者,以確保我們的文化瑰寶得以代代相傳,煥發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