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為深入了解和推廣創新三明林業發展模式,資源化工學院“綠色‘林’距離”社會實踐隊跟隨帶隊老師,在相關部門負責人的帶領下,對永安地區的“林下經濟”進行了實地參觀和深入調研。
林下種植是充分利用林地空間、森林獨特環境,種植中藥材(包括藥用真菌)、食用菌、野菜、花卉以及糧食等的一種重要林下經濟模式。永安地區憑借其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積極探索“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發展之路。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跟隨帶隊老師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乘車分別前往閩楠大徑材種植示范基地、國儲林建設示范基地杉楓混交林、以及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同學們深入林間,親眼目睹了各種林下經濟作物的蓬勃生長。通過負責人介紹,同學們充分的了解了林下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并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除了以上三個種植基地,同學們還參觀調研了中林集團福建國儲林珍貴樹種建設示范基地以及林下經濟多元化種植基地。同學們參觀了觀光木、黃花菜、閩楠等品種,了解各物種的基本情況、形態特征以及藥用價值,對珍貴樹種有了更深的認識。
永安地區“林下經濟”的成功實踐,不僅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也為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通過合理規劃和科學管理,實現了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大對“林下經濟”的支持和推廣力度,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推動“林下經濟”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永安地區的“林下經濟”將不斷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