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6日起,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遇見小分隊踏上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旅程,他們前往象山縣高塘島鄉,旨在深入了解并探訪該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近十天的實地調研與體驗,小分隊于7月25日有幸與象山縣高塘島鄉文化站負責人沈玉伊平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交流。
沈玉伊平站長以滿腔的熱情和詳盡的資料,向小分隊成員們展示了象山縣非遺文化的豐富圖景。她指出,高塘島鄉之所以成為非遺項目的沃土,得益于其獨特的海島自然環境、優越的氣候條件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孕育并滋養了諸如海鹽曬制、魚燈制作等獨特的非遺技藝,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當地人民智慧與創造力的結晶。
在訪談中,沈站長強調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在非遺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她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家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為象山縣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政府不僅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非遺項目的挖掘、整理和保護,還建立了多個非遺傳承所和展示平臺,通過活態展示、教育研學、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讓公眾近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象山縣在非遺保護方面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徑。通過舉辦非遺研學游、非遺夏令營等活動,不僅豐富了旅游業態和產品供給,也有效提升了非遺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花岙鹽場為例,該鹽場作為海鹽曬制技藝的重要代表,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不僅保留了傳統的曬鹽技藝,還創新性地推出了國家非遺曬鹽技藝IP形象及系列文創產品,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寧波大學滴水行動之遇見小分隊的成員們在此次探訪中受益匪淺。他們不僅深刻感受到了象山縣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也深刻認識到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隊長邵雨嫣表示:“這次探訪不僅讓我們對非遺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更激發了我們作為青年一代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將把所學所見帶回校園和社會,積極傳播非遺文化,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