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熾熱的七月,我有幸跟隨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譯”見秧歌實踐隊,走進了東小屯村,采訪了膠州秧歌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李在會老師。這次經歷,如同夏日里的一陣清風,為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清涼與啟迪,也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種子。


當我踏入東小屯村的那一刻,一種古樸而醇厚的氣息撲面而來。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而膠州秧歌,便是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旋律。初見李在會老師,她那矍鑠的精神和眼中對秧歌的熾熱情感,便深深打動了我。她身上散發著一種無形的魅力,那是歲月沉淀下來的對秧歌的執著與熱愛。
在與李老師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她對膠州秧歌傳承的使命感。她的話語樸實無華,卻句句飽含深情:“膠州秧歌是我們祖輩留下的瑰寶,無論多么困難,我們都要讓它傳承下去。”這句話在我心中反復回蕩,讓我不禁思考起傳承的意義。傳承,不僅僅是技藝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是對先輩智慧的尊重與敬仰。李老師用她的一生踐行著這份使命,不畏艱辛,默默堅守。她的堅持讓我明白,傳承之路或許充滿坎坷,但只要心中有信念,便能勇往直前。
在采訪的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浮躁與淺薄。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習慣了追求速成和表面的東西,而忽略了傳統文化背后的深度和內涵。膠州秧歌的每一個細節都需要用心去琢磨,每一個姿態都需要用時間去磨練。這讓我反思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明白了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感受、去領悟,才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藝,理解一種文化。
采訪中,李老師講述的那些關于秧歌傳承的故事,讓我深受觸動。曾經,膠州秧歌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困境,但正是像李老師這樣的堅守者,用努力讓這一藝術形式得以延續。他們不計回報地付出,只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膠州秧歌。對比之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為了一點個人得失而計較,而李老師的無私奉獻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她的行為告訴我們,有些東西比個人利益更重要,那就是文化的傳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揚。
當李老師談到村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秧歌感興趣時,她臉上洋溢的欣慰笑容讓我印象深刻。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也許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我們愿意去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就能匯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明白,傳承傳統文化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宣傳、參與等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傳統文化。
回顧這次采訪之旅,我收獲的不僅僅是對膠州秧歌的認識和技藝,更是一種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和傳承之志。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帶著這份感悟和收獲,努力成為傳統文化的守護者和傳播者。我會更加珍惜身邊的文化遺產,用自己的行動去傳承和弘揚它們。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肩負起這份責任,傳統文化必將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這次在東小屯村與李在會老師的相遇,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它讓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我將帶著這份感動和信念,堅定地走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