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望來時困難路,心懷感恩再向前
“全國脫貧看四川,四川脫貧看涼山。”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中國貧困程度最深、致貧原因最復雜、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70年前,涼山“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跨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由于交通閉塞等多種原因,直到脫貧攻堅戰打響前夕,涼山仍是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全州的17個縣市中有11個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尚未脫貧的人口數達到了105.2萬人次,2072個貧困村中有1350個村的貧困率超過了20%,堪稱“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脫貧攻堅展覽館的展廳里,我們親眼見到了“懸崖村”阿土列爾村過去所使用的簡陋的過江溜索和還原后的彝族“席地而坐,席地而睡”火塘生活場景。
物質的貧瘠之外,更可怕的是精神絕望。從講解員木苦阿果口中,我們了解到:過去的涼山,曾經深陷吸毒、輟學、艾滋、超生四大攔路虎的囹圄之中。險山之困、貧愚之痛、陋室之苦……一道道物質和精神的難關,構成了涼山州過去性整體深度貧困的狀況,也讓涼山脫貧奔康的道路既阻且長。
滄桑巨變,心懷感恩。在涼山州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役中,四川省舉全省之力決戰決勝涼山,召開了綜合幫扶涼山打贏脫貧攻堅戰動員大會,先后出臺了大小10項扶貧工程,34項專項政策以及16項工作措施。還從省直部門及19個市區選派了5700名優秀干部,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前往涼山,留下了無數感人至深的珍貴記憶。在四川省和對口幫扶的其他省市和企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涼山州最終在2020年實現了脫貧攻堅戰役的全面勝利。
在脫貧攻堅展覽館,涼山人民以400多幅圖片和700余件實物致敬了每一位奮斗者。在二樓展廳,專門有一條走廊記錄了全部81587名扶貧干部的名字以及部分干部的手模,講述著英雄們的故事,傳遞著英雄們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甘于奉獻的奮斗精神。
二、埋頭苦干共圓夢,脫貧攻堅綻新顏
沿著三河村舊址的土墻,伴著山坡上郁郁蔥蔥的桃樹林,走過兩公里被當地群眾稱作“暖心路”的村中小路,我們便來到了三河村新村。
三河村位于涼山州昭覺縣三岔河鎮,過去是一個典型的彝族貧困村。六年來,進村的泥巴路已經修成柏油路、土房子“變身”磚瓦房、雪后現代化牛棚的房頂反射著刺眼的陽光……
在火普村參觀時,團隊有幸見到了總書記2018年到訪時曾慰問過的吉地爾子一家人。在離開時,吉地爾子爺爺曾握住隊員的手反復叮囑道“你們是大學生,要再接再厲,對不起共產黨不行,對不起爸爸媽媽不行!”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接力棒將交到我們手中,更需要我們每一位交大青年勇于砥礪奮斗,錘煉品德修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