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實踐團宿松“逐夢”之旅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逐夢“蜻”農實踐團成員作為高校青年學子,紛紛響應號召,踐行紅色初心,將所學知識播撒于農村。7月19-24日,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來到宿松開展“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返璞歸真,逐“實踐興農”夢
本團隊一行深入當地農民生活,積極參加各項農事實踐,幫助村民進行農耕,體驗農民生活,與農民全中深入交流學習,了解農戶需求,尋找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為當地農耕,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并從中鍛煉自己,提升自我,讓青春播撒在農田之中。
在實踐結束后,每一位成員都對農民生活與當地農耕文化有了自己的體會。在晚上進行全體會議時,都交出了一份自己的實踐總結,整理了自己的心得和經驗想法,希望凝聚團隊的力量,幫助當地農戶增產、增收。


科普宣傳,逐“綠色農業”夢
團隊一行前往宿松縣雞公山數字智慧大棚,在當地負責人的帶領下,對此地農作物種植情況有了深入的了解。團隊向負責人科普了生物農藥綠色、高效、可持續的優點,并解釋其作用機理。



同時,團隊走訪村中的農戶,調研當地農藥使用情況,并建立試驗田,展示我團隊生物農藥產品效果,指導農戶科學使用產品,考察農民們對生物農藥的看法,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對種植基地提出建議。
團隊一行在朱灣村宣傳科普二十大報告關于農業的部分,與村長對接后,布置會場,準備宣講工作,組織當地村民進行觀看。在科普講座觀看結束后,村民紛紛表示對當前因濫用農藥而導致環境惡化和不可持續化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村民表示會在接下來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使用生物農藥代替傳統農藥。


同時,團隊走訪村中的農戶,調研當地農藥使用情況,并建立試驗田,展示我團隊生物農藥產品效果,指導農戶科學使用產品,考察農民們對生物農藥的看法,對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并結合實際情況對種植基地提出建議。
團隊一行在朱灣村宣傳科普二十大報告關于農業的部分,與村長對接后,布置會場,準備宣講工作,組織當地村民進行觀看。在科普講座觀看結束后,村民紛紛表示對當前因濫用農藥而導致環境惡化和不可持續化的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大部分村民表示會在接下來的農業生產實踐中使用生物農藥代替傳統農藥。




走進鄉村,逐“科技興農”夢
團隊一行來到安徽省國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企業負責人的帶領下,觀察該公司生物農藥產業鏈,初步認識公司生產模式。在深入了解公司植保產品后,團隊向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宣傳團隊產品,借助本團隊9項發明專利為其農藥研發提供建議,加強了校企聯合,雙方互相支持、互相滲透、雙向介入、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并通過研討會、實地試驗等方式進行技術交流,產品互補,讓團隊成員們在創新人才之路上砥礪前行。




追尋紅色,逐“愛國青年”夢
團隊一行前往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在講解人員的帶領下參觀學習,參觀歷史遺址,了解宿松革命事業的艱辛發展歷程,傳承革命精神。在紅色革命歷史中學習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和廉政愛民的高尚情操,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情懷,激發成員對于國家的熱愛,以此為動力繼續前行奮斗。
團隊一行前往當地居民住所,成員們聽老黨員講述自身故事,體會到老黨員身上流淌的革命精神,成員紛紛在晚上總結會議上表示會向老黨員學習,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鄉村農業振興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成為學生鍛煉自己能力的一種方式,隊員通過自由組隊、自行聯絡開展三下鄉活動,能夠培養協作溝 通能力,鍛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增長才干、拓寬眼界,豐富社會閱歷,增強對三農問題的認識,實現服務群眾和促進自身綜合發展的有機統一。
通過“三下鄉”活動,大學生真正走入鄉村,通過實地考研和調查,了解農業發展困境,推動理論宣講與科技下鄉,為完善三農工作提供建議,做好為基層建設添磚加瓦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