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二七印記,傳承紅色精神七月的鄭州,暑氣蒸騰,為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回溯紅色征程”實踐團于2025年7月1日,奔赴鄭州二七紀念堂與二七紀念塔,開啟一場觸摸歷史溫度、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之旅。
鄭州二七紀念堂與紀念塔,靜靜佇立在城市街巷,承載著一段熱血沸騰的歷史。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為爭取自由與權益,在此發動震驚全國的“二七”大罷工,無數工人階級先驅舍生忘死,用熱血捍衛尊嚴,書寫工人運動壯麗篇章。紀念堂與紀念塔,便是這段不朽歷史的見證者與銘記者,如同一部立體的史書,等待后人翻閱解讀。
實踐隊成員踏入二七紀念堂,肅穆氛圍撲面而來。陳列廳內,老舊的鐵路工具、泛黃的罷工傳單、珍貴的歷史照片依次陳列。在講解員的講述中,隊員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工人領袖們秘密集會、商討罷工策略的場景,聽到激昂的口號在歲月中回響。“這些物件太有力量了,它們讓歷史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真實可觸的過往。”隊員劉金良凝視著展柜中的陳舊報紙,感慨地說。

圖為團隊成員所看物件
移步二七紀念塔,塔身的雕塑、裝飾,訴說著往昔的抗爭與不屈。登上塔頂,俯瞰鄭州城景,現代都市的繁華與歷史地標交織,隊員們心中涌起復雜情愫。從塔內的陳列展覽,到每一層的歷史場景還原,“二七”罷工的前因后果、英雄事跡,如絲線般穿梭在參觀過程中,將紅色歷史脈絡清晰梳理。

圖為團隊成員聆聽講解員陳述
在紀念堂的會議室,實踐隊與當地文史專家、紀念館工作人員展開交流。專家提及,“二七”精神不僅是工人階級的抗爭符號,更是激勵當代青年擔當責任、奮斗前行的精神燈塔。隊員們踴躍發言,結合自身專業,探討如何用新媒體傳播紅色故事、以文創設計活化歷史IP 。“我們可以把二七故事做成短視頻,在社交平臺傳播,讓更多年輕人了解!”隊員丁琳琦的提議,得到大家認同。

圖為團隊成員與工作人員討論
在互動體驗區,全息投影技術重現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關鍵場景,團隊成員們通過沉浸式觀看,更直觀地感受到了當年工人階級為爭取權益所進行的英勇斗爭。“以前在課本里學過這段歷史,今天親眼看到這些實物,才真正體會到‘二七精神’的分量。”一位游客在參觀后說道。

圖為團隊成員在投影區所拍
此次鄭州二七紀念堂與紀念塔之行,“回溯紅色征程”實踐團以腳步丈量歷史,用行動傳承精神。“二七”罷工的熱血過往,化作隊員們心中堅定的信念,他們深知,傳承紅色基因,既是使命,更是前行的動力,而這段實踐經歷,也將成為青春歲月里,最珍貴的紅色印記,激勵他們在未來繼續講好紅色故事,讓“二七”精神在新時代熠熠生輝。
圖為團隊成員在二七紀念堂所拍
(通訊員丁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