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日的蟬鳴撞上林下的紫靈芝,當年輕的腳步叩響沉寂的石板路,福州理工學院山哈筑匠實踐隊的暑期實踐奇遇,在小滄東風村的晨霧中悄然啟程。這座藏于閩東群山間的畬族古村落,正以它獨有的密碼,等待著被青年學子讀懂。?

推開村委樓的大門,墻上泛黃的照片訴說著村落的變遷,曾經斑駁的土墻被精心修復,實踐隊員們的筆記本上,很快便記滿了村支書的講述——為了家鄉的發展,2018年,他毅然決定放棄在外的事業,憑著一股韌勁和滿腔的激情,回到了大山深處的東風村,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當中。為有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雷順忠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成立了連江縣畬山水農業專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把閑置的林地利用起來,通過種植紫靈芝,吸引農戶抱團發展,架起村黨支部與農戶的“增收橋”,帶動東風村40戶農戶創收。

東風村還有紫靈芝茶、紫靈芝片等,雷順忠帶領村班子積極爭取資金,建設靈芝加工廠和育種基地。為增強產品競爭力,雷順忠立足畬鄉山水文化,帶領村民培育了“畬山水·小滄紫靈芝”品牌,推出了靈芝白茶、靈芝飲片等銷售產品,并積極與中醫藥館合作,對接“海連江”區域公共品牌線上展示平臺,極大解決了紫靈芝的銷路問題,在他的影響下,利洋村等周邊村參與靈芝種植,共享產業發展紅利。

雷順忠告訴實踐隊,東風村是連江小滄畬族鄉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落,村里畬族人口占比達84%,屬自然水源保護區,當地年平均氣溫穩定在18.9攝氏度,無霜期長達300余天,年均降水量達1600毫米左右。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孕育出了不可多得的“經濟之寶”——野生紫靈芝。走進基地,“你瞧!靈芝最外邊的白圈慢慢變為紫黑色,傘面上還薄薄地覆蓋著一層孢子粉,這樣的就可以摘了。”東風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雷順忠如數家珍地向實踐隊介紹著紫靈芝的長勢。“村里目前種植大約200多畝,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走生態產業化這條路走對嘍。”

雷順忠向實踐隊師生介紹,紫靈芝是中華醫藥寶庫中的瑰寶,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物質,市場前景廣闊、價格堅挺,但它對空氣濕度以及自然氣候要求較高,常言道“好山好水出好靈芝”正是此理。靈芝對環境的極度苛刻,小滄畬族鄉正好滿足——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8.3%,山巒疊翠,綠水環繞,擁有大量楓樹林,獲評“福建省森林鄉鎮”,素有“綠色寶庫”美譽。

實踐隊隊長梓諾在日志里寫道:“我們不是過客,而是文化基因的攜帶者。”如今,那些被記錄的歌謠、紋樣、技藝,正通過數字存檔技術獲得永生。這場盛夏的守“寶”之旅,終將在秋日的收獲中落幕。但小滄東風村的故事,早已刻進每個隊員的青春記憶——原來最動人的寶藏奇遇,不在遠方的典籍里,而在尋常巷陌的煙火中,在匠人指尖的溫度里,在每個普通人對傳統的堅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