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云跡 尋童蹤
恍惚。似乎昨日才登上慢騰騰的綠皮火車、踏上楓香溪這片可愛的土地、與一個個青澀懵懂的笑臉相遇;驀然回首,卻發現告別才是昨日,回憶已是昨日的昨日。
行走在街上,總有稚嫩且歡快的聲音從路邊響起——“老師!”每當此時此刻,一種“桃李滿楓溪”的欣慰和愉悅洋溢心間,行山路的疲憊也會因此消解。一個半吊子詩人給一群孩子上詩歌課時,半吊子總會為他們豐富美好的想象所折服——“筆如流水,筆尖是一位忙碌的灑水工,筆尾是生命的遺留。”“我有很多梨,我把它放兜里,吃完永不分離。”我選擇來到田夢,來到貴州,來到楓香溪,其原因之一就是為遠離枯燥的生活和拯救枯竭的靈感,而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對的。孩童的視角總歸與成年人不一樣,我給了他們寫詩的紙,他們又何嘗不是贈與我一支無形的筆?在于孩子們的相處中,一位隱匿于生命角落的故人似乎重新露面,挖掘出了我消逝已久的童真。我和他們一起玩,我和他們一起討論云的形狀,一起五子棋、羽毛球,一起“丟手絹”“鬼抓人”。可惜我不是大雄,沒有屬于自己的哆啦A夢,也沒有結識到神奇阿呦,因而找不到那一顆梨,那顆讓我們永不分離的梨。但我始終相信,他們終將會如蒲公英一般飄揚,而飄到哪里,哪里就是詩的發源地。
星斗流轉,伴歌聲悠揚;浪花急湍,隨尖呼前行。辦公室的標語仍銘記在心——人在一起叫聚會,心在一起叫團隊。十五天的生活不是搪塞敷衍的得過且過,而是激情澎湃的將心比心。我們目睹日出,我們凝視星空;我們行浪花之上,似生死相依;我們登高山之巔,賞如夢似幻。衣服上似乎還留存半夜燒烤攤的孜然香氣,與山間的霧氣一同粉飾我的夢境。食堂里的煙火氣也印刻在記憶之中:油鹽醬醋雞魚肉蛋,可樂雪碧椰汁奶茶,火鍋冰粉水餃蛋糕。每一次循著香氣進入食堂都滿懷期待,仿佛要開“今日大廚”精心準備的美食盲盒,為緊隨其后的教學工作和與孩子們的玩耍積蓄電量。凌晨四點,你可以看海棠花未眠,也可以看辦公室燈火依舊。剪輯、撰稿、排版、備課......我們在各自的崗位各司其職,但不因為工作感到枯燥孤單,因為團聚會麻痹困倦,歡笑會消解疲憊。當一篇篇推送與一個個視頻出爐,迫不及待與各位分享田夢故事的時候,那份成就感會讓一切變得值得。
“時間就像一把鐮刀,我們也將告別,也會有緣再見。”
“一年夏天,有些人的到來。他們給了我知識,而我和他們一起歡樂。我們彼此依依不舍。”
“青春不是單選題,只要奮進,未來皆是答案。”
孩子們的臨別寄語中充滿了祝福與不舍,是我此行最珍貴的收藏之一。
“我想想象每一朵白云的形狀,想記住每一位孩子的面龐。”
這是我向流星許的愿望。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