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8-13 關注:
來源:河海大學
值此河海大學110周年校慶之際,河海法學校友職業發展調研團以“大哉河海,共迎百十”為實踐主題,在南京、蘇州、長沙等地開展了系列實踐活動。依托法學學科“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特色及法學院豐富的校友資源,團隊通過深度訪談、問卷調研、職業體驗等方式,系統梳理校友職業歷程及河海法學教育影響,為擬出版《河海法學人職業圖譜》收集素材。本次實踐旨在系統呈現法學校友多元職業路徑與應對變革的寶貴經驗,為在校生破除職業認知局限、明晰發展方向提供導航。
實踐全程聚焦校友職業發展智慧與河海精神傳承。本次實踐始于南京,在學院校友發展辦公室主任徐軍老師的組織下,團隊成員作為在校生代表參與法學院2015屆校友畢業十周年返?;顒印凳粊碜运痉C關、知名律所、大型企業法務、政府及公共事業單位的校友齊聚母校,回顧校園時光,并分享了畢業十年間的職業軌跡與心得體悟。校友們普遍強調,在河海法學院打下的扎實專業基礎和培養的思辨能力,是其應對復雜挑戰、實現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這一活動生動展現了法律職業的廣闊圖景,為后續深度訪談奠定了良好基礎。隨后,團隊奔赴蘇州、長沙等地,深度訪談多位典型校友:在常熟市司法局虞山司法所,2005屆校友、司法所負責人何麗華分享了她從速錄員到基層司法所所長的成長歷程,她通過持續學習和團隊建設提升服務效能,并踐行“崇法明理,尚德致公”的院訓服務基層;在蘇州海關緝私分局,2005屆校友、警長王濤結合公證處、高校到緝私警的轉型,指出法學生掌握大數據分析等復合型技能的重要性,并寄語學子“胸中有法典,眼底存蒼生”;在長沙,1999屆校友、銅仁學院副教授袁記平回顧他從法務轉向講臺的工作經歷,提出“精通專業兼具人文素養”的育人理念,他強調法律人價值判斷在科技浪潮中的不可替代性,并鼓勵學子廣泛閱讀與實踐,延續河海人“艱苦樸素”的精神底色……與此同時,作為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團隊成員還深入律師事務所、檢察院等單位開展了職業體驗活動,通過參與案件研討、協助法律檢索與文書處理、旁聽庭審等具體工作,零距離感知不同法律崗位的實際運作與核心能力要求,進一步豐富了調研的維度和深度。接下來,團隊還將繼續前往南京、杭州等地,深入采訪更多領域的校友,持續豐富《河海法學人職業圖譜》素材庫。
此次“大哉河海,共迎百十”主題實踐意義深遠。它不僅為《河海法學人職業圖譜》的編撰奠定了堅實基礎,系統展現了河海法學教育跨越時空的育人成效與校友們服務國家法治建設的卓越貢獻,獻禮百十校慶;更通過生動鮮活的校友案例,有效拓寬了在校生的職業視野,破除了認知局限。校友們關于夯實專業基礎、培養復合技能、提升溝通協作與人文素養、關注行業前沿的寶貴建議,為在校生應對快速演變的行業生態、明晰發展方向提供了精準導航。實踐深刻彰顯了河海法學人“艱苦樸素、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勇于探索”的精神傳承,激勵新一代學子以優秀校友為榜樣,將個人成長融入法治中國建設,在新時代綻放青春,續寫河海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