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丁里鎮,蔡洼村頭那片青磚灰瓦的老宅院最近格外熱鬧。作為淮海戰役總前委會和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的舊址,這座經歷了七十多年風雨的院落,正用自己的方式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圖為華東野戰軍簡史
1948 年深冬,12 月 17 日的蔡洼村寒風刺骨。就是在楊家臺子這處院子里,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五位首長圍坐在一起,開了場決定戰局走向的會。這是淮海戰役打響后,總前委第一次全員到齊的會議。桌上攤著作戰地圖,油燈照著每個人凝重的臉,大家一邊復盤前兩階段的戰斗,一邊敲定第三階段的部署,連打完仗部隊怎么休整、渡江作戰的初步計劃都細細商量著。這場會定下的許多法子,后來都成了戰役勝利的關鍵。會議間隙,有人提議拍張合影,五位首長站在院門口的老槐樹下,留下了那張載入史冊的珍貴照片。

圖為粟裕、鄧小平、劉伯承、陳毅、譚震林五位首長的合影
現在走進舊址,時光仿佛在這里慢了下來。總前委開會用的八仙桌還擺在原位,桌角的磨損是歲月磨出的印記;墻上掛著的軍用地圖,邊角已經卷得厲害;墻角那盞馬燈,玻璃罩上還能看到煙火熏過的痕跡。這些老物件安安靜靜待著,卻讓人能想象出當年燈火通明、人聲鼎沸的場景。旁邊的紀念館里,500 多件實物、200 多張老照片和 8 組雕塑,把淮海戰役的故事講得清清楚楚。來參觀的人看著那些帶著彈痕的槍炮、磨得锃亮的支前小推車,聽講解員說起當年的犧牲與堅守,不少人都會紅了眼眶。

圖為志愿者回望淮海戰役
這些年,蕭縣把這處舊址當成了寶貝。2006 年成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 年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后來又成了省里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旅行基地。政府拿錢把老房子修得整整齊齊,拓寬了門口的路,建了停車場和游客中心。現在這里不光能看歷史,還能上黨課、搞研學,周邊村民借著景區開起了農家樂,賣起了本地的土特產。去年一年,來這兒的游客超過一百萬,成了宿州紅色旅游的一塊金字招牌。
為了讓紅色故事更好聽,景區琢磨了不少新點子。《一輛小推車 —— 小車推出的勝利》黨課火得很,黨員們聽著支前故事深受觸動;用本地梆子戲編的《人民的勝利》,老百姓聽得津津有味;還有小推車送糧體驗,孩子們推上幾步就知道當年支前多不容易。現在更時髦了,戴上 VR 眼鏡,仿佛一下子鉆進了當年的戰場,槍炮聲就在耳邊響。景區還把旁邊的蔡洼新村紅色公園、勝利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郭莊知青園串成一條線,讓大家來了能多轉些地方,村里的日子也跟著紅火起來。
蕭縣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員說:"蔡洼這地方是老祖宗留下的念想,我們得護好它。不光要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還得想辦法讓大家愿意來、學得進,讓這里的精神一代代傳下去,也幫著村里把日子過得更舒坦。"
如今,蔡洼的老宅院還立在那兒,門口的老槐樹每年都抽出新芽。天南海北的人來這兒走一走,聽著過去的故事,想著現在的生活。這片紅色土地就像一位老者,把波瀾壯闊的歷史輕輕講給來人聽,也看著一輩輩人帶著這份記憶,踏實往前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