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小朋友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樹立保護、發揚、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提高小朋友們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明基友達基金會聯合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開展的”醫路助學,暑行明基”社會實踐活動于2024年7月15日開設了非遺技藝體驗課—漂漆書簽的制作與創意繪畫兩大課堂。
在非遺體驗課上,羅淇安老師先和小朋友們玩了一個小游戲—有關非遺的看圖搶答,小朋友們參與地十分積極,京劇、剪紙、花燈、皮影戲等都能對答如流。通過這個小游戲,小朋友們對于“什么是非遺”這個問題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著,老師介紹了課上小朋友們要制作的漂漆書簽所運用的漂漆工藝,通過觀看一個小短片,小朋友們不僅了解了漂漆書簽的制作流程,還領略了漂漆藝術品的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動手制作。
制作過程中,各個老師分別負責一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大家都戴好手套,安全地進行了漂漆書簽的制作。通過在水面上滴上幾滴“大漆”,用木棍輕輕撥、劃,在水面上形成花紋后,將書簽放入水中,運用旋轉、抽拉等手法在書簽上形成圖特的圖案。小朋友們按順序使用自己想要的顏色,制作出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漂漆書簽。


制作結束后,大家紛紛對著鏡頭展示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排列在窗臺邊等待晾干的書簽是小朋友們靈感的結晶。
在創意繪畫課上,鞠楨成老師將整個課程分成了背景介紹、繪畫介紹和小結三個部分來講解,力求邏輯上循序漸進,語言上通俗易懂。
在第一部分中,鞠楨成老師以“你知道的繪畫工具有哪些?”和“歷史上藝術家有用過哪些創意性的工具?”兩個問題引入,小朋友們舉手積極,踴躍發言。接著老師簡單介紹了素描、速寫、色彩和設計四大類專業繪畫的常用工具、歷史上藝術家曾用過的開創性工具以及虞美人和繡球花的外形,為接下來小朋友自行創作美麗的花朵奠定了想象的基礎。

小朋友們也在各位小組老師的合作帶領下,完成了他們的作品,其中孫敏馨、易瑾葵等小朋友畫得十分認真。
課堂最后老師點明了藝術的多樣性,沒有唯一標準是它向來的特征,并鼓勵他同學們在今天的小課堂之后依舊保持信心用任意的工具在畫布上發揮創造力。


通過本次課程,小朋友們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更在搭配顏色和創造圖案的過程中培養了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傳播美的能力,同時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的種子也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羅淇安、鞠楨成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