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一舞又青春,非遺傳承正當時
時間:2024-07-16 11:23:42 關注:
根據實踐需要,“譯”見秧歌實踐隊組建了包含指導老師、志愿者等人員的實踐團隊,幫助隊員明確各自的職責和任務,進行秧歌文化、活動策劃等方面的培訓,提高團隊成員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隊員們也圍繞本次實踐活動進行積極交流,增強團隊的溝通和協作能力,確保實踐活動順利進行。
6月25日晚,“譯”見秧歌實踐隊召開了第一次線下會議。在此次會議中,實踐隊結合實踐目標,規劃了具體的實踐內容。同時對本次活動的形式、周期、地點等細節問題進行討論,合理安排時間,制定時間表,確保各項準備工作能夠按時完成。
團隊成員在前期的調研與資料收集過程中,通過媒體、社交平臺、相關書籍等途徑,整理出秧歌文化相關的資料,深入了解秧歌的歷史淵源、舞蹈特色、地域風格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后續的實踐活動提供素材和參考。
根據本次實踐活動的特點和目標受眾,團隊成員圍繞宣傳渠道的選擇、宣傳內容的編寫以及宣傳時機的把握等,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宣傳工作。線上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活動信息、分享秧歌文化相關內容;線下通過開展秧歌教育等方式在公眾中進行廣泛宣傳,并持續收集參與者和大眾對實踐活動的反饋意見,以便及時改進和完善。
針對實踐所需物資,成員們根據計劃內容,對隊服、隊旗等進行提前制作和準備,并確保物資的質量和數量能夠滿足實踐活動的需要。
前期準備工作為秧歌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要真正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只進行準備工作是不夠的。后續實踐過程中,“譯”見秧歌實踐隊將在膠州開展實地學習,將膠州秧歌帶進校園,鼓勵中小學生繼承和發揚秧歌文化,推動秧歌創新性發展。
作者:王超群 來源: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