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袁思睿)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江豆豉以匠心獨運的技藝和令人難以忘懷的美味,成為了云浮市美食文化中一顆閃耀的明星。為揭密大江豆豉的制作技藝,7月14日,佛山大學人文與教育學院薪火之隊進行深入采訪,了解這一傳統美食的制作過程。
(薪火之隊隊員在豆豉廠老板的帶領下前往豆豉廠)
大江豆豉第二代傳承人黃雄山女士帶領隊員們走進豆豉廠房,熱心講解為大江豆豉的制作流程——在每個黃豆成熟的季節,工人們精心收割黃豆,經過篩選和洗滌后,將黃豆放入大鍋中蒸煮。經大火蒸煮一小時后,黃豆變得軟糯,為后續的發酵奠定基礎。發酵是制作豆豉的關鍵步驟,而大江豆豉的發酵過程分為兩次:第一次發酵時,黃豆被放入黑乎乎的竹簍中,與霉菌接觸。在溫暖濕潤的環境下,黃豆逐漸成曲,長出毛茸茸的白色菌絲,產生豐富的氨基酸、糖等物質。第二次發酵則更為漫長,已經通紅發亮的黃豆被放入缸中,經過至少半年的漫長演變,逐漸成為深褐色的豆豉,經過晾曬處理,即可入罐密封,遠銷各地,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大江豆豉發酵黃豆)與隊員們談笑間,黃女士自豪地提起,在大江豆豉的制作中,絕不使用任何化學添加劑,完全依靠自然發酵和時間的力量。“我們是用時間去做出來的,不管多久都要等。既不偷工也不減料,既不勾心也斗角——這就是我們大江豆豉制作所堅守的職業操守。就算沒有別人監督我,我自己也會監督自己。”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力求完美,使得豆豉具有獨特的口感和風味,這也許便是大江豆豉備受追捧的緣由所在。
(黃女士與隊員交流圖)談及工作,黃女士說,現在接管廠內主要工作的是她的兒子黎海泉。兩位就讀初二和五年級的孫子,在假期閑暇之際,也會主動來到工坊幫忙,成為大江豆豉的第四代傳承人。我們堅信,匠心的代代傳承,必定會使大江豆豉不斷走向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