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生活在寧波的四明山脈之中,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生命力,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生態瑰寶。它們,是中華蜜蜂。
中華蜜蜂的發育過程
他,是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教授,亦是一名穿梭于田間地頭的科技特派員,他,是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陳忠法。
2021年,陳忠法教授帶著成熟的養蜂技術來到海曙區龍觀鄉,肩負起推動中蜂產業發展和助力龍觀鄉全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的雙重使命,也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貢獻一己之力。
陳忠法教授講解蜂蜜知識
在七月盛夏,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蜂”起云“甬”暑期社會實踐隊,攜帶著對生態保護與鄉村振興融合之道的探索熱情,跟隨陳教授深入龍觀鄉,開啟了一段意義深遠的研學之旅。隊員們通過實地考察與深入交流,深刻體會龍觀鄉在全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建設和中蜂“甜蜜”事業發展上取得的顯著成就。
實踐隊與龍觀鄉團委書記鄭敏深入對話,為隊員們介紹龍觀鄉“龍”的由來、生物多樣性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振興建設的宏觀視角。鄭書記豐富的工作經歷和生動講解為實踐隊對龍觀鄉的初步認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踐隊成員采訪龍觀鄉團委書記鄭敏(圖右)
在龍觀鄉龍峰村吳海方村長的引導下,實踐隊深入鄉村,體會龍峰村的歷史底蘊與生態魅力。
吳村長向實踐隊成員介紹村史館里的老物件
實踐隊成員探訪古松林公園
第二站,實踐隊來到了寧波易樂達農業有限公司養蜂基地,總經理張海紅向隊員們講解中華蜜蜂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用科學和技術指導當地農民“甜蜜”致富。
張海紅經理講解養殖技術我院陳忠法教授以“蜜蜂與生態、人類的關系”“大學生與鄉村振興”做主題交流,帶領實踐隊走進龍蜂村蜂農何松才的中華蜜蜂養殖基地,隊員們學習養蜂知識同時也體驗了收獲蜂蜜的樂趣,用親身經歷感受廣大青年在鄉村振興之路上的挺膺擔當和奮力前行。
陳忠法教授與養蜂人共同取巢框
實踐隊成員體驗刮蜜過程
實踐隊成員體驗搖蜜過程
第三站,實踐隊來到龍觀鄉生物多樣性友好體驗館,作為華東地區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體驗館,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創建案例、豐富蜂動植物標版和VR全景技術,生動展示了龍觀鄉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文明,增強隊員們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責任感和“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的使命感。
最后一站,實踐隊前往五龍潭風景名勝區實地研學。“背靠連綿青山,面朝潺潺溪水。”景區以自然風光為依托,以中華龍文化為內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了龍觀鄉生物多樣性的獨特魅力。
龍觀鄉以生物多樣性友好保護為抓手,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和諧共生。作為全國首個生物多樣性友好鄉鎮,龍觀鄉正走在“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和美鄉村之路上,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和實踐案例。
“蜂”起云“甬”暑期實踐小隊的研學之旅,讓隊員們對龍觀鄉的生態保護和中蜂產業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的腳步,伴隨著對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和熱愛,將實踐經驗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精心設計出了一條以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探索研學路線——“龍觀· Country Walk”。這條路線不僅是一條探索自然的路徑,更是一條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創新的橋梁。它旨在引導更多的人走進龍觀鄉,感受這里獨特的生態魅力,了解和體驗中蜂產業的發展,從而為龍觀鄉的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為共同富裕的目標貢獻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龍觀鄉的故事還在繼續,而“蜂”起云“甬”暑期社會實踐隊的足跡,將成為這片土地上最寶貴的記憶。讓我們共同期待,龍觀鄉在生態與經濟和諧共生的道路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