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后一份文件材料歸檔完畢,窗外的夕陽正為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融創基地的門牌鍍上暖光。作為“社計研行”碩博服務團隊隊長,回望這近六十天的實踐旅程,九人團隊的足跡從德州到煙臺,從賽事服務到智庫建設,每一步都走得扎實,也讓我對“專業如何扎根現實”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我們的工作從參與賽事支持開始。在德州市志愿服務大賽期間,團隊主要負責協助賽事的基礎統籌工作。大家分成小組,有的核對參賽項目的基礎信息,確保每一份材料都準確無誤;有的協助組織參賽團隊的簽到與溝通,及時傳遞賽事流程安排。記得那次為了趕在截止日前整理完所有參賽項目的清單,我們在辦公室里一起核對到晚上,打出近百通電話。雖然累,但看著整齊歸類好的資料,沒人抱怨。后來到德州市、煙臺市的社區工作者技能大賽,我們梳理材料、幫忙布置比賽場地、維護現場秩序,為賽事的順利推進搭把手。
相比賽事服務的節奏緊湊,參與山東省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專家智庫的工作更需要耐心。我們的任務不算復雜,卻很考驗細致度——慧晨等人負責整理智庫所需的基礎文獻,把與社會組織發展相關的政策文件、案例資料分類歸檔;曉凡和林杉協助統計入駐中心的社會組織基本信息,確保每一項數據都準確對應。雖然過程有些繁瑣,但看著自己團隊的工作能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支撐,那種成就感遠超預期。
此刻合上文件袋,心中滿是踏實。這兩個月,九個人從最初的略顯生疏,到后來配合越來越默契,每個人都在實踐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坐標。這份收獲無關榮譽,而是作為山大哲社學子,用專業能力為山東民生服務與社會治理添磚加瓦的滿足感。這段經歷讓我明白,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帶著專業敬畏心,一步一個腳印走進現實,在實際工作中學會協作、懂得責任。未來,我們將帶著這段實踐的思考,繼續在專業道路上深耕,也期待能有更多機會,把論文寫在齊魯大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