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韻傳四海,遺風頌九州”團隊參觀劉集紀念館,探尋紅色記憶
時間:2025-02-11 12:30:51 關注: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始終閃耀著璀璨光芒。“紅韻傳四海,遺風頌九州”團隊懷著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以及探尋紅色歷史的強烈渴望,于[具體日期]踏上了前往山東東營廣饒縣大王鎮劉集紀念館的參觀與拍攝之旅,旨在深入了解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傳承紅色基因,提升自身的歷史認知與社會責任感。
劉集紀念館坐落于廣饒縣大王鎮劉集后村,這里是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劉集支部的誕生地,承載著厚重的革命歷史。館內珍藏著我國首版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這一珍貴的文獻猶如一顆火種,點燃了中國農村革命的星星之火,為這里的革命事業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踏入劉集紀念館,一座莊嚴肅穆的建筑主體映入眼簾。團隊成員們紛紛按下相機快門,記錄下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外觀。這座建筑以質樸的風格,仿佛在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引領人們走進那段激情燃燒的革命歲月。
走進主展廳,豐富多樣的展品和詳實的史料撲面而來。一幅幅生動的歷史黑白照片,展現了革命先輩們堅定不移的面容。他們身處艱苦環境,卻懷揣著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為了革命事業不懈奮斗。從早期黨組織的艱難建立,到組織群眾開展各種形式的斗爭,每一個歷史階段都在文字、圖片與實物的相互映襯下,如同一幅幅鮮活的歷史畫卷在團隊成員眼前徐徐展開。成員們時而駐足凝視,時而輕聲討論,認真閱讀每一段文字介紹,仔細端詳每一件展品,用相機捕捉那些觸動人心的瞬間。特別是展示中共劉集支部成立過程的展區,那模擬會議場景的雕塑栩栩如生,黨員們圍坐在一起,認真商討革命大計,眼神中透露出的對未來的堅定信念,仿佛穿越時空,讓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那個熱血沸騰年代的革命激情。
緊接著來到中共劉集支部舊址復原陳列展廳,這里按照當年的真實布局進行精心復原。土坯房、簡陋的桌椅,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卻生動再現了早期共產黨人工作和生活的艱苦條件。屋內陳列的煤油燈、舊書籍等物品,無聲地見證著先輩們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艱難探索。團隊成員認真觀察每一個細節,用相機記錄下這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珍貴物件,深刻感受到了先輩們的堅韌與執著。
而《宣言》特色展廳作為整個紀念館的核心區域,更是吸引了團隊成員們的目光。其中首版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靜靜陳列在展柜中,散發著神秘而強大的力量。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卻成為了中國農村革命的重要指引,點燃了廣大農民內心的革命之火。工作人員詳細講述了《宣言》在劉集的保存與傳承故事,團隊成員們認真聆聽,并用相機拍攝下相關資料,深刻體會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守護真理,不惜付出生命代價的偉大精神。
通過此次參觀與拍攝活動,“紅韻傳四海,遺風頌九州”團隊收獲頗豐。在歷史知識層面,團隊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中共劉集支部的發展歷程,深刻認識到農村黨組織在革命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從早期黨員秘密傳播馬克思主義,到組織群眾開展土地革命,每一個歷史事件都讓團隊成員對中國革命的艱難與偉大有了更為直觀和深刻的認識。
在精神層面,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團隊每一個人。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下,先輩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不畏強敵,不懼犧牲,這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將激勵團隊成員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勇往直前,堅定前行。
當然,在參觀過程中,團隊也發現了一些有待改進的問題。參觀當日,部分展示設施略顯陳舊,一些多媒體展示出現卡頓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參觀體驗。此外,隨著參觀人數的增多,講解員數量有限,無法滿足所有游客的需求,導致部分游客對一些歷史事件的理解不夠深入。針對這些問題,團隊成員們經過討論后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加大對展示設施的更新投入,積極引入更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以增強展示效果;同時,加強講解員隊伍建設,通過培訓等方式培養更多專業的講解員,提升講解服務質量,讓更多參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此次劉集紀念館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次觸動心靈的紅色洗禮。“紅韻傳四海,遺風頌九州”團隊在追尋歷史足跡的過程中,汲取了強大的精神力量。他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繼續深入學習紅色歷史,并用手中的相機和筆,將更多的紅色故事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和銘記那段光輝的革命歷程。同時,團隊也期待劉集紀念館能夠不斷完善和發展,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觀學習,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動力。
作者:大學生之聲 來源:大學生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