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助力鄉村振興2025年1月10日,曲阜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東風筑夢實踐隊前往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東風愛國教育基地,通過地理考察、問卷調查、實地訪談等方式,了解該基地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旅游資源等狀況,旨在探究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現狀,助力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
探尋紅色足跡,感悟歷史底蘊。東風愛國教育基地以其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和多樣化的展示形式,在紅色旅游開發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基地內的鄉村振興之路——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展館,通過詳實的歷史文獻、珍貴的圖片和生動的講解,講述了解放之路、創業之路、改革之路、小康之路的故事,全方位展示了國家在“三農”問題上的政策演變與發展成就,成為了紅色旅游的核心吸引點。東風愛國教育基地是當地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紅色文化在這里得到了生動展示和廣泛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到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奉獻精神,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懷。

圖 1 鄉村振興之路展館小康之路部分
走進農家生活,感受鄉土氣息。質樸的土坯墻、古老的工具石磨,訴說著鄉土生活的艱辛與執著。屋內陳設簡單,一桌一椅、一灶一炕,凝聚著家的溫暖。墻角堆疊的農耕工具,是農家人四季勞作的汗水;籃子里放的手工編織品,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巧思。還原上世紀生活場景的區域以及農耕文化體驗區,讓游客在感受紅色文化的同時,也能領略到當地的傳統文化魅力,豐富了旅游體驗。農耕文化體驗區則使古老的農耕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通過傳統農耕技藝體驗課程等活動,吸引了年輕人的關注,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和發展。
問卷調查現狀,探尋發展路徑。在問卷調查環節,實踐隊精心設計了涵蓋游客體驗、對紅色文化認知、對基地建設看法等多方面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游客對基地的紅色文化展示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豐富了自身的紅色文化知識,但也有部分游客提出希望增加更多互動體驗項目。同時,游客們普遍認可紅色旅游對當地鄉村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看到了鄉村在基礎設施和居民生活水平上的顯著提升。實地訪談則讓實踐隊與當地建立了更緊密的聯系。隊員們與基地工作人員、當地村干部及村民進行了深入交流。工作人員介紹了基地的建設歷程、運營模式以及未來規劃,強調了基地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方面的重要使命。村干部分享了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以來,村里在產業結構調整、村民收入增長、鄉村治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與面臨的挑戰。村民們則紛紛表示,紅色旅游讓他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家的農產品有了更好的銷路,還通過經營農家樂、民宿等增加了收入。

圖 2 東風筑夢實踐隊隊長在對基地工作人員進行訪談
然而,實踐隊也發現了一些挑戰。在旅游設施方面,雖然基地具備了基本的餐飲、住宿和游樂場所,但部分設施的品質和服務水平還有待提升。在旅游宣傳推廣上,基地的知名度主要集中在周邊地區,尚未形成廣泛的全國性影響力。同時,專業旅游人才的短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紅色旅游的進一步發展。面對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隊員們提出了針對性的改進建議。針對旅游設施品質和服務水平有待提升的情況,建議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引進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術,提高服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培訓力度,確保游客獲得滿意的體驗。為了擴大基地的全國性影響力,需要制定全面的品牌營銷策略,利用互聯網平臺、社交媒體及傳統媒體等多種渠道加強宣傳推廣,舉辦特色活動吸引更廣泛的客源市場。此外,解決專業旅游人才短缺問題至關重要,可以通過與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培養適應紅色旅游發展的專門人才;同時,吸引外部專家和有經驗的從業者加入,為紅色旅游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智力支持。通過這些措施,促進當地紅色旅游向更高層次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
通過對東風愛國教育基地的深入調研,實踐隊清晰地看到了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在推動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方面的巨大潛力與積極作用,也認識到了當前存在的問題與挑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濤雒鎮的紅色旅游將不斷發展壯大,為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圖 3 為實踐隊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