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社區寒假課堂迎來文化使者。針對社區兒童假期生活單一、本土文化接觸有限現狀,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紅心研墨"團隊的青年志愿者們精心策劃系列實踐活動,通過趣味教學架起傳統文化傳承橋梁。
文化傳承,節氣育人
在"歲時節令知多少"主題課堂上,志愿者以二十四節氣為切入點展開文化教學。重點講解大寒節氣的農事特征與民俗傳統,通過"糯米點心制作"等互動體驗,讓傳統文化知識具象化。創新采用情景劇演繹方式,引導孩子們理解"冬藏春發"的自然規律,在寓教于樂中增強文化認同。
(圖為社區工作人員拍攝志愿者王雅雯、王雨菲指導兒童實踐)
食安科普,護苗成長
針對兒童食品安全認知薄弱環節,團隊設計卡通圖鑒式教材,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趣味闖關游戲。通過"食品偵探"角色扮演,教會孩子們辨識食品標簽、識別健康零食。教學過程中穿插有獎問答,用文具盲盒激勵參與熱情,幫助建立科學飲食觀念。
(圖為社區工作者記錄志愿者王雅雯開展食安實驗)
書香潤心,智慧領航
在經典共讀環節,《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成為啟迪智慧的載體。志愿者宋李妍創新采用"故事接龍"教學法,引導兒童續寫冒險篇章。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編排繪本劇,培養孩子們的批判性思維,在文學熏陶中領悟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圖為社區影像記錄志愿者宋李妍組織讀書沙龍)
數趣啟智,思維體操
面對數學畏難情緒,團隊開發"超市購物""圖形拼搭"等生活化教學模塊。志愿者王雅雯將抽象公式轉化為趣味數獨游戲,通過"數學尋寶"活動激發探究興趣。孩子們在破解密碼箱、搭建幾何模型過程中,自然掌握運算規律與空間概念。
(圖為社區影像留存志愿者王雅雯指導數學游戲)
實踐感悟:
"紅心研墨"團隊以教育浸潤賦能社區治理,在40天服務周期中開展28場特色活動。志愿者們創新采用"文化傳承+素質拓展"雙軌模式,既保留泰州漆器鑒賞等本土文化元素,又融入STEAM教育理念。這種知行合一的實踐模式,不僅提升兒童綜合素養,更讓青年學子在服務中深化教育認知,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