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寒冬不言語,詩詞傳千古
活動當天,社區課堂內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志愿者們精心準備了生動有趣的圖片和簡單易懂的動畫,以此作為引入,向孩子們介紹了大寒的概念。屏幕上跳動的畫面和志愿者們生動的講解迅速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聚精會神地聽著,對即將展開的節氣知識之旅充滿了期待。志愿者將傳統節氣與古詩詞相結合,帶領孩子們進入古詩中的大寒,一同體會節氣之美,詩詞之美。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述詩詞
飲食美趣∶舌尖嘗節氣,歡樂暖寒冬
隨著講解的深入,志愿者們將重點引向了此次活動的核心——大寒節氣。她詳細闡述了大寒的時間范圍、氣候特點以及它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特殊地位。孩子們了解到,大寒時節往往是一年中最為寒冷的時候,冰天雪地、寒風凜冽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征。 為了加深孩子們對大寒節氣的理解,志愿者們還分享了一些與大寒相關的傳統習俗,如“食糯”和“縱飲”。她解釋說,“食糯”是指在大寒這一天吃糯米制作的食物,以此來驅寒保暖;而“縱飲”則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飲酒聊天,共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此外,志愿者們還介紹了大寒時節人們腌制年肴、準備年貨的熱鬧場景,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那個充滿年味的時代。
在互動環節,孩子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他們紛紛舉手提問,有的好奇為什么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有的則對傳統習俗背后的故事充滿興趣。志愿者們耐心傾聽每一個問題,并以通俗易懂的語言一一解答。她與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整個互動過程中,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求知若渴的笑容,志愿者們也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
圖為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述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