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0日,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綠色筑夢調研團學生赴濟南市魯睿環保設備有限公司開展專題調研。公司技術專員以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為例,就智能化環保設備在節能減排中的核心作用、環保技術創新對產業綠色轉型的推動價值,以及環保裝備制造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中的戰略地位等問題,與調研團隊進行了深入交流。通過實地考察生產車間和座談研討,團隊成員對當前環保裝備技術革新趨勢及其環境效益有了立體化認知,為后續科研攻關積累了寶貴的一線數據。
在技術研討環節,公司人員指出:"智能制造與節能降耗的深度融合已成為環保裝備升級的主攻方向。我們的第三代污水處理系統通過物聯網實時監控、余熱回收裝置和新型膜分離技術,使單位處理能耗較傳統設備降低42%,污泥產生量減少35%。"調研數據顯示,采用該公司設備的企業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1800噸,相當于種植10萬棵樹木的固碳量。
團隊成員實地觀摩了正在調試的第四代智能環保裝備原型機。該設備通過AI算法優化運行參數,在廢氣處理領域實現動態節能,其自適應變頻技術可根據污染物濃度自動調節能耗,較上一代產品節能效率再提升28%。"這種智能化改造不僅降低企業治污成本,更重要的是構建起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良性循環。"公司人員補充道。
本次調研揭示,環保裝備制造業正經歷"數字化、低碳化、系統化"三重變革。以魯睿環保為例,其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接入省內23家重點排污企業,通過云端協同優化區域環境治理效能。據統計,該平臺每年可幫助用戶節約標準煤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5萬噸,相當于為泉城濟南新增3座千畝森林公園。
通過此次實踐,青年學子們不僅深入理解了"雙碳"戰略在制造業領域的實施路徑,更在實踐中培養了跨學科協作能力。環境工程專業的李同學表示:"看到書本上的清潔生產技術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減排成果,更加堅定了我們用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的決心。"調研團將繼續追蹤環保裝備技術創新動態,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貢獻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