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社會對于孤獨癥患者的關注度,發揚無私奉獻、平等包容的志愿服務精神,給孤獨癥患者送去溫暖和關懷,7月11至17日,蘭州大學關愛孤獨癥患者志愿服務團隊前往蘭州市欣雨星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中心和西安市天愛智障兒童康復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與他初識,搭建愛意的橋梁
孤獨癥患者被稱為“來自星星的人”,他們有自己的世界,有缺,亦有圓。在蘭州市欣雨星兒童心理健康康復中心,志愿者們初次接觸這些特殊的孩子們時,或許慌恐、局促,而機構的老師們耐心與同學們講述和孤獨癥患者相處的注意事項,“把他們當平常孩子來看”尤為重要。志愿者們觀察機構老師的上課方式,不斷調整自己的狀態。
7月11日,志愿者們一行人員來到蘭州市欣雨星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中心,帶領這里患有孤獨癥的小朋友完成了專屬串珠手鏈的制作。他們似乎不注重手鏈的成品,而是看重串珠的過程,所以他們把珠子穿上去又取下來。志愿者們尋找著帶有孩子們姓名首字母的珠子,化身流動的“火車頭”,和同行的家長一起,一點一點和孩子們享受著串珠的過程。
圖為團隊成員分發串珠 李雙耀供圖
7月13日,志愿者們到達西安市天愛智障兒童康復中心,與這里的孤獨癥患者初見,他們十分活躍。在組織的一次外出實踐中,志愿者們和孩子們有了更親密的接觸。他們會彼此手拉手出行,他們會隨音樂舞動不靈動的肢體,他們會大方地給出自己的白餅。盡管他們智力不及正常人,但團隊里的“小班長 ”會關心到每個人,去拉架,去收拾遺落的垃圾,去走在隊伍最后陪伴落單成員。初識,志愿者們看到了這些孤獨癥患者身上可貴的閃光點。
與愛同行,走在善意鋪滿的路上
7月14日,在西安天愛智障兒童康復中心的烘焙坊,志愿者們和前來獻愛心的叔叔阿姨一起,為這里的孤獨癥患者做糕點。依照配方,志愿者們幫忙切水果、打雞蛋、和面粉、擺放模具。隨著烤箱中香味四溢,棗糕出爐,水果果凍也隨之進了冷藏室。在制作過程中,叔叔阿姨與志愿者們講述了和天愛智障兒童康復中心的故事:每逢中秋,他們會和這里的孩子一起做月餅……志愿者們也嘗到了他們這樣特殊的月餅。
圖為團隊成員一起做棗糕 李雙耀供圖
7月17日,志愿者們一早到達天愛智障兒童康復中心,此時已有愛心人士前來,為這里的孤獨癥患者免費理發。孩子們十分配合,笑臉盈盈夸好。理發的阿姨親切的與孩子們打招呼,顯然這已不是第一次前來奉獻愛心。
志愿者們和來自社會不同的地方的愛心人士心連心,一同為孤獨癥患者送去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愛。天涯海角,鮮花還在,星星之火,不滅不熄。
與你同在,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孤獨癥無法自愈。在與孤獨癥抗爭的路上,患者的家人是他們最堅實的后盾。在蘭州市欣雨星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中心的上課過程中,志愿者們觀察到,每一位孤獨癥患者都有家長陪同,或許是年邁的爺爺奶奶,或許是工作繁忙的父母,或許是年輕有活力的哥哥姐姐,他們都風雨無阻地陪伴孩子們在抗爭的路上,爬起跌倒,跌倒爬起。
“其實這些孤獨癥孩子的家長心理壓力也很大。他們不僅要照顧和教育孩子,還要賺錢養家。機構只是一種幫助,但日常生活更多要靠患者的身邊人。”欣雨星兒童心理健康發展中心的老師這樣和志愿者們說到。在進行志愿活動時,家長們也都是笑臉盈盈,不斷地給孩子們糾錯,或許在志愿者到來之前,他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孩子被配合、情緒崩潰、難尋希望的絕境,但他們在時間沙漏的不斷溜走中,初心依舊,無論幾何艱難,“我不放棄”。
圖為團隊成員陪伴孩子們玩耍 李雙耀供圖
于志愿者而言,此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寶貴的身心成長機會,更在他們對于世界認知和價值觀塑造上落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青年力量如天之初日,必將有夫偌大之世界,任重道遠。”作為新時代青年,關心特殊群體,幫助他們融入社會,從小事開始肩負起青年責任,為時代不斷輸送中堅力量,青年一代一直在行動!

圖為團隊成員合影留念 李雙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