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啟鄉土,慧潤童心:共啟鴨池口村探尋鄉村教育均衡新篇章
時間:2024-09-03 18:28:35 關注:
智啟鄉土,慧潤童心:共啟鴨池口村探尋鄉村教育均衡新篇章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赴西安市鴨池口村教育服務團踏上了前往鴨池口村探尋青少年非認知能力的調研之路,旨在通過科學而富有成效的教育實踐,為該地區的農村兒童帶來一次有溫度、有深度的非認知能力提升宣講服務活動,為鄉村教育的均衡發展貢獻青年智慧與力量。
行思并蓄,探究成長之秘“智相融”
鴨池口村作為長安區內大型村落,教育設施完善,內設幼兒園、小學、中學,有近1500名青少年兒童,是了解農村青少年非認知能力的理想之地。在調研前期,實踐團成員們精心策劃,采用了多元化、互動性強的實踐策略,不僅編撰了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作為孩子們學習非認知能力的“啟蒙讀物”,還設計了詳盡的調查問卷,旨在精準把握農村兒童在非認知能力方面的現狀與需求。
童心共語,打造非認知能力“零距離”
“我爸媽工作都很忙,經常不在家,我感覺自己很孤獨,有時候情緒來了也不知道怎么控制,容易發脾氣。”“我家就我一個孩子,爸爸媽媽很關心我,但有時候感覺他們太關心成績了,反而忽略了我的感受和想法,我不太清楚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在哪里。”調研結果顯示,盡管農村兒童在自然環境與親情陪伴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情緒管理、有效社交、自我認知及堅毅品質等方面存在明顯的提升空間。具體而言,許多孩子面臨情緒波動大、社交圈子狹窄、自我認知模糊以及面對困難時缺乏堅持與韌性等問題。對此,實踐團將理論知識巧妙融入實踐環節,通過案例嵌入、角色分析等生動有趣的互動方式,一對一引導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有效提升其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并教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技能,建立更加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孩子們構建了一個全面而深入的學習框架。
三方聯動,同筑心育橋梁“肩并行”
為進一步拓寬活動影響,實踐團主動與當地家長及村委會干部展開深入對話。“我們家三代同堂,孩子從小在長輩的溺愛中長大,遇到挫折就容易放棄,缺乏堅持的毅力。”“我和孩子爸爸常年都在外打工,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雖然物質上盡量滿足,但總覺得他在社交上有些孤僻,不太會主動交朋友。”此外,家庭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和社區支持系統的不足,也進一步加劇了青少年非認知能力深度認識的挑戰。通過座談交流,深入了解農村兒童在家庭及社區環境中的成長挑戰與機遇,同時團隊進一步宣傳了非認知能力對于個人成長及未來社會適應性的重要性,鼓勵家社重視孩子們的價值觀的引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共同探討構建支持性環境的有效策略,旨在形成家校社共育的良好局面,為農村兒童非認知能力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支撐。
此次活動是一次深度與溫度并存的教育實踐。實踐團成員們以高度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深入農村基層,精準對接農村兒童的需求,為他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認知能力提升盛宴。通過言相教、心貼心的實踐策略,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收獲了知識,更在心靈深處種下了成長的種子。此次活動不僅是對農村兒童非認知能力的一次有效賦能,更是對鄉村教育均衡發展的一次有力推動。我們堅信,只要社會各界攜手努力,鄉村教育的明天定將“童”心閃耀,溫暖隨行!
作者:龍以安 蔡天悅 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