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甲路紙傘的傳承現狀與發展策略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4-08-30 23:38:10 關注:
一、引言
甲路紙傘是中國地方傳統手工藝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是極具發展潛力的江西地方特色竹制文化產品之一。然而在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其傳統制作技藝正面臨傳承困境。本篇調研報告通過梳理訪談非遺傳承人、村委會及村民后得到的第一手資料,結合實地觀察與文獻分析,深入分析了甲路紙傘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社會價值及其當前傳承現狀與挑戰。調研發現,甲路紙傘雖享有“甲路傘甲天下”的美譽,但因技藝復雜、人才匱乏及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需加快引入現代科技提升生產效率、建立傳承人保護與培養機制、強化品牌IP設計與運營推廣,重點發展旅游與文化體驗產業等,以促進甲路紙傘的傳承與創新,煥發其在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二、調研背景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經歲月洗禮的璀璨明珠,閃耀著民族智慧的光芒。在經濟與文化等各方面都蓬勃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對傳統制作技藝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以甲路紙傘為代表的非遺文化不僅是寶貴的文化資源,更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機遇與挑戰往往并存,復雜的甲路紙傘制作技藝正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加速轉移,甲路紙傘的傳承出現了老齡化、技藝失傳等危機。
為此,2024年7月15日至20日,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鄉’約盛夏,情系婺源”鄉村振興促進團隊以“探尋甲路傘下的非遺情,譜寫鄉村振興新畫卷 ”為主題,前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賦春鎮甲路村走訪調研,先后對甲路紙傘非遺傳承人、甲路村居民以及村委會進行了采訪,通過訪談調查法、實地觀察法、分析數據法等方式,鉆研在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對甲路紙傘進行傳承與創新,讓這一傳統手工藝品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調研方式
(一)訪談調查法
為深入了解甲路紙傘的傳承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創新發展的可能性,本團隊針對一些無法直接獲取的信息,如甲路紙傘對當地村民生活產生的影響、官方企業在甲路紙傘傳承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及與之相關的細節材料,分小組深入甲路村進行深度訪談,獲取第一手資料。
根據調查需要,首先對村委會負責人進行訪談,獲取當下甲路紙傘傳承與保護工作的開展情況,了解到政府對甲路紙傘的扶持政策以及資金分配情況。此外據負責人介紹,當地知名企業甲路工藝傘有限公司負責人戴根盛先生從事甲路紙傘保護工作近三十年,作為甲路紙傘省級非遺傳承人始終以守護油紙傘為使命,多次成功挽救瀕臨失傳的傳統手藝。
經過前期與戴根盛先生進行線上溝通,團隊聯系到了傘藝園內專門負責研學參觀活動的負責人戴開祥先生,確保在傘藝園內開展的訪談順利進行。經過訪談得知,甲路紙傘市級非遺傳承人戴開祥先生曾經也是紙傘廠內的一名工人,經過長時間的學習與工作,承擔起負責研學、帶領外出參展的工作,始終致力于推進甲路紙傘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為獲取當地村民的真實想法,團隊采取分小組走訪當地村民家中,提前設計詳細的訪談提綱,并且在正式訪談前,向訪談對象說明調研目的,獲取其同意后進行必要的錄音和文字記錄。重點訪談長期從事甲路紙傘制作的老藝人及其家庭成員,了解甲路紙傘制作的傳統技藝家庭傳承情況以及個人從業感受。
(二)實地觀察法
為進一步接近距離觀察甲路紙傘制作過程,在戴開祥先生的熱情引導下,團隊深入傘藝園內部制傘車間,見證來從選材、繪制傘面到刷桐油的一套完整制傘過程。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親自體驗了繪傘面這一制作過程,深刻體會到了甲路紙傘制作背后的復雜工藝。戴開祥先生分享了甲路紙傘近些年的創新舉措,例如如何借助網絡平臺聯名設計,以擴大甲路紙傘的知名度和銷售量,這些成功案例為團隊提供了研究甲路紙傘傳播途徑的可借鑒資料。
(三)文獻調查法
在與村委會的深度訪談中,村委會負責人向團隊提供了多份甲路紙傘相關的官方文件以及準確真實的數據資料。結合前期通過網絡檢索獲得的大量文獻資料,對其進行梳理分析,總結甲路紙傘的傳承與創新現狀,有助于團隊對于未來甲路紙傘發展的創新舉措做進一步調研。
四、甲路紙傘制作技藝概述
(一)甲路紙傘的歷史沿革
甲路紙傘起源于宋代,當時南宋丞相馬廷鸞逸居甲路時,從京城帶了一把油紙傘。從此,甲路人便不斷改進工藝,世代相傳制傘,甲路傘成了江南傳統名牌產品。康熙年間,康熙皇帝微服私訪江南時,因甲路傘的質量異于其物,特賜名“甲路”并設為貢品。自此“甲路傘,甲天下”的美譽傳遍四方,隨著徽商的足跡遍及長江流域,暢銷全國乃至海外。
新中國成立后,甲路紙傘的制作技藝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完善,甲路工藝傘有限公司的正式成立,為甲路紙傘產業化發展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近些年來,公司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通過與時尚品牌合作設計新品油紙傘等方式,為甲路紙傘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甲路紙傘的歷史沿革是一部充滿傳承與創新的發展史。從宋代的初步傳承到明清時期的廣泛制作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產業化發展,甲路紙傘始終以其獨特的工藝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二)甲路紙傘的文化內涵
甲路紙傘作為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不僅在日常生活中發揮著遮風擋雨的作用,也是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寓意和審美價值。早期油紙傘常常以大紅色為主,寓意著喜慶吉祥,從傘面撐開后的圓形的形狀來看,油紙傘有著圓滿之意。正因如此,甲路紙傘常常被在婚嫁慶典等場合中,寄托著對新人的祝福,承載著喜慶圓滿的寓意。人們常把結婚時的油紙傘叫做“有子傘”,以諧音來傳達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當今社會,許多地區依然保留著這種文化傳統,在做壽、結婚、 生長、喬遷、高升等依然保持著送紅色油紙傘的習俗,借以表達饋贈者的美好祝愿。
同時,甲路紙傘在制作過程中融入了繪畫書法等藝術表現形式,傘面的繪畫和題詩不僅具有實用性,更增添了審美情趣和文化價值。甲路紙傘曾在國際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獎,代表中國元素參加了意大利米蘭世博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次登上春晚舞臺,這些榮譽證明了其在國內外市場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三)甲路紙傘的社會價值
近些年來,隨著油紙傘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消費者對傳統手工藝品的興趣增加,甲路紙傘的產量與產值連年遞增。當地知名企業甲路工藝傘有限公司積極踐行人文情懷,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收,不僅減少了當地人外出務工的需求,還緩解了農村青年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吸引青壯年一代返鄉投身甲路紙傘相關產業鏈。同時甲路紙傘的產量遞增還帶來了相當可當的規模效益,制傘原材料主子的需求增加,進一步帶動周邊農戶毛竹資源的銷售,每年當地村民增收達260萬元以上,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五.甲路紙傘的傳承現狀
(一)政策扶持甲路紙傘產業
2005年,我國加入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引發社會各界對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議題的關注,因此掀起了一股由政府主導、專家指導、社會參與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熱潮。我國根據自身情況,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2021年,甲路紙傘制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標志著甲路紙傘在文化傳承和保護工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除國家出臺的相關保護非遺的政策制度外,當地政府還積極對相關企業實行資金扶持,助力甲路紙傘產業鏈快速發展。
(二)企業打造生產基地
婺源縣甲路工藝傘有限公司作為甲路傘制作傳承基地,始終堅持傳統制傘技藝展現甲路紙傘的獨特魅力,其精益求精的傳統技藝和產品品質,正是甲路紙傘在市場立于不敗的根本。在省非遺傳承人戴根盛近30年的堅持和努力下,制傘工藝得到進一步發展,年產量30余萬把,年產值逾800萬元,目前婺源縣甲路工藝品有限公司已成為國內制竹制工藝傘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
(三)社會大眾積極推廣
近些年來甲路紙傘在社會大眾層面推廣效果顯著增強,企業積極對接學校,開設繞線圈、繪傘面等實踐課程,真正實現了甲路紙傘制作技藝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通過打造傘藝園和研學館,甲路紙傘廠已經由原先的純生產型企業發展為與觀光相結合,與研學相促進的文旅合一的現代化企業。后續推出的“非遺+研學”模式反向熱烈,不僅讓更多的人了解甲路紙傘的傳統工藝,也推動了甲路村當地的旅游經濟,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
然而,甲路紙傘的傳播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征。受地理位置影響,甲路紙傘的制作技藝和文化傳播主要局限在當地及周邊地區,對于輻射范圍以外的地區,相比較而言,大眾對于甲路紙傘的了解較為貧瘠。為改善當下困境,甲路紙傘廠積極探索旅游工藝品的開發,聯合各平臺設計緊扣時代內涵、富含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例如與抖音聯合共創的“山里dou是好風光”系列油紙傘在一眾年輕群體中廣受歡迎;開發特色系列產品與春晚節目相結合,成功面向全世界觀眾展現甲路紙傘的獨特魅力。
六、甲路紙傘面臨的困境與挑戰
(一)技藝傳承困難
在實地參觀甲路紙傘廠的過程中,團隊注意到了甲路紙傘傳承與創新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甲路紙傘的制作技藝復雜,需要耗費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打好基礎,這使得年輕一代對學習傳統紙傘技藝缺乏興趣,大多更愿意從事現代化、高科技的行業。由于其手工制作的復雜性和耗時性,制傘車間內工人數量較少,且多為年齡在四十歲以上的當地人,整個制傘團隊呈現老齡化趨勢,沒有年輕血液的加入,甲路紙傘制作技藝勢必將很難得到創新與發展,甲路紙傘不免會陷入傳承后繼乏人的困境。另外,甲路紙傘制作所需原材料多數處于緊缺狀態,其中刷桐油所需的油柿樹處于瀕危狀態,未來需積極尋找可替代原料或加強與原料供應商的合作,確保甲路紙傘的可持續發展。
(二)市場競爭激烈
甲路紙傘作為傳統手工藝品,其市場競爭格局主要呈現為傳統手工藝品與現代工業制品的競爭。在傳統手工藝品方面,還需格外注意其他地區同品類油紙傘的發展情況,如四川瀘州分水油紙傘也擁有自己的銷售市場和消費者群體,占據了甲路紙傘部分市場份額。現代工業產品則憑借價格低廉、生產效率高等優勢,成為市場上最常見的雨傘類型之一,其中隨著科技發展,智能雨傘逐漸搶占市場,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的關注。而甲路紙傘制作技藝復雜、價格相對較高等原因,如果不順應時代發展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將處于非常不利的劣勢地位,遭受到一定市場沖擊后日益淡出市場。
(三)市場需求多樣化
市場需求的變化,作為一項推動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外部力量,對甲路紙傘這一傳統手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既有機遇又具挑戰的雙重局面。隨著旅游市場的持續復蘇,油紙傘作為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獨特審美價值的旅游紀念品,市場需求顯著增加,甲路紙傘的推廣與銷售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然而,如何在保持這一傳統工藝精髓與獨特魅力的同時,又能靈活適應現代市場的多樣化需求,成為擺在甲路紙傘傳承人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
七、對甲路紙傘發展的建議
(一)引入現代科技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品質,助力甲路紙傘數字化生產與傳播。
1.數字化設計與生產
為迎合市場快速發展的購買需求,針對不同消費群體設計出差異化油紙傘傘面,利用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M(計算機輔助制造)等現代設計軟件,將傘面圖案進行數字化處理,實現快速復制修改和進一步創新設計。例如針對年輕消費者推出時尚、個性化的油紙傘傘面;針對旅游市場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紀念品等。
考慮到甲路紙傘制作過程復雜,且從選材到結頂等七十二道半工序均由師傅們手工完成,后續引入自動化生產線和機器人技術將對生產現場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分析,實現部分生產環節的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
2.研發新型材料與技術
(1)材料:傳統甲路紙傘傘面多以皮紙為底,反復多次刷桐油并晾干,使傘面具備防水性能。隨著現代產業蓬勃發展,新型材料具有防水性的同時而且能夠增強傘面強度,如具備防水防污、耐用環保特性的紙張與骨架材料,既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有順應了年輕一代的審美變化,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甲路紙傘的需求。
(2)技術:在甲路紙傘的生產過程中,數字技術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的應用目前雖尚不普及,但這些技術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定制的需求日益增長,數字技術為這一消費偏好提供了可能。消費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定制獨特的傘架形狀,通過3D打印技術探索新型復合材料來制作傘架,以提高傘架的強度和耐用性;激光雕刻技術則憑借高精度和效率,輕松實現復雜圖案的設計與雕刻,提高傘面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二)建立傳承人保護與培養機制,確保甲路紙傘傳承后繼有人。
1.認定與激勵
甲路紙傘傳承人面臨人才隊伍匱乏、自身不足等現狀,而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當下保護和培養更多甲路紙傘傳承人的工作勢在必行。前期由政府牽頭,制定明確的認定標準和程序正式認定一批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的傳承人,并給予他們相應的榮譽的經濟激勵。后續逐步建立可持續多元化的專項資金制度,鼓勵鄉鎮企業投資甲路紙傘產業鏈升級,吸納社會資本用于設立非遺保護專項基金,支持傳承人培養、藝術展演等活動有序開展。
2.教育與培訓
為確保甲路紙傘的傳承后繼有人,未來需創新教育與培訓項目,多渠道探尋傳承人培養新模式。首先由政府引導傳承人積極與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院合作,開設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相關興趣課程,激發學生們對傳統甲路紙傘的興趣與熱愛;為進一步提高甲路紙傘傳承過程中的規范性和完整性,相關非遺保護單位聯合非遺傳承人可以組織實行師徒制教學模式,由經驗豐富的傳承人親自執導青年學徒,通過手把手的教學方式,將確保甲路紙傘制作技藝的精準傳承。
(三)強化品牌IP形象設計與運營推廣,提升甲路紙傘市場銷量。
1.形象化設計
甲路紙傘作為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與美好寓意的民族文化瑰寶,其獨特的制作技藝與“多子多福”的吉祥寓意可以作為市場銷售的一大亮點。為更好地凸顯甲路紙傘品牌形象背后的文化內涵,預計設計一款傘面繪有富含多子多福吉祥元素的品牌IP形象,采用溫馨喜慶的色彩搭配營造浪漫氛圍。產品包裝將圍繞這一主題,提供個性化定制服務,由顧客自主選擇祝福語,使每一把傘都成為獨一無二的情感載體,增強甲路紙傘品牌的情感價值和收藏意義。
2.運營宣傳推廣
(1)情感營銷:與婚慶品牌、傳統服飾品牌等進行跨界合作,在情人節、七夕節等特殊節日期間,共同推出聯名款產品,拓寬銷售渠道和受眾人群。
(2)線上線下聯動:在旅游景點、文化街區等地開設甲路紙傘主題店,推出限時體驗活動,消費者可以親身體驗制作紙傘的樂趣,了解甲路紙傘背后的文化故事。積極鼓勵體驗者在社交媒體等線上平臺分享制作感受,增強活動曝光度和影響力。
(四)發展旅游與文化體驗產業,打造甲路紙傘文化旅游盛宴。
1.文旅跨界融合
江西婺源,素有“中國最美鄉村”的美譽,擁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甲路紙傘作為婺源的一張獨特文化名片,將其與當地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可以進一步豐富游客旅游體驗,促進地方經濟多元化發展。經過深度對話非遺傳承人,我們了解到婺源縣下一步計劃以甲路紙傘廠打造“中國油紙傘博物館”,吸引接納眾多前往甲路紙傘廠參觀攝影的游客,助推婺源全域旅游蓬勃發展。此外,為加強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可定期舉辦甲路紙傘文化節,邀請游客親自參與到油紙傘的制作過程中,通過互動體驗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提升婺源全縣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還能夠促進甲路紙傘文化的傳承與普及,打造文旅雙贏的局面。
2.旅游產品開發
依托婺源獨特的旅游資源特征,當地政府通過聯合旅行社精心策劃甲路紙傘主題旅游路線,包括油紙傘制作體驗項目和傘藝園近距離參觀項目,讓游客一站式體驗甲路紙傘的魅力。同時,為增加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積極與旅游景區和酒店開展合作,設計銷售甲路紙傘相關旅游紀念品和伴手禮,以此提升文創產品的附加值,并進一步擴大甲路紙傘的傳播范圍。
[參考文獻]
[1]陳怡君. 身體與地方:非表征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以瀘州油紙傘為例 [J].科技傳播,2023,15(14):76-80.
[2]楊穎. 皖南花鼓戲的傳播現狀、問題及改進調研報告 [C].廣西:廣西大學,2022.
[3]宮婷婷,黃嘉婧.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種實踐范式:互聯網+非遺——以江西婺源甲路油紙傘項目為例 [J].造紙信息,2023(05):91-92.
作者:仲欣悅 來源: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