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源青山綠水行——采訪陳彥君老師
時間:2024-08-30 19:34:57 關注:
2024年8月1日,北京科技大學澧泉閩源實踐團采訪了“綠水守護者”陳彥君老師,在本次訪談中,北京科技大學澧泉閩源實踐團作為致力于“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守護綠水青山”的青年力量,旨在通過與廈門綠水守護者環保公益組織負責人陳彥君老師的深入交流,學習其在環保公益領域的寶貴經驗和創新實踐。閩源實踐團希望通過這次訪談,了解綠水守護者如何在面對環境挑戰時保持堅守與創新,如何有效推動環保政策的實施與公眾環保意識的提升,以及如何通過多元化的活動和項目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閩源實踐團也希望借此機會,探討青年人在環保事業中的角色與責任,以及如何在未來更好地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守護綠水青山貢獻自己的力量。
陳彥君,女,現任廈門市湖里區綠水守護者生態保護中心理事,入選2020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并且被評為2020年百名最美生態環保志愿者。2014年開始組織團隊進行環保公益工作,2015年注冊“綠水守護者”社會組織,廣招志愿者進行生態保護工作,從事生態保護工作多年,是維護綠水青山的切實踐行者。
在訪談過程中,陳老師向實踐團的成員們分享了自己從一名初入社會的大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綠水守護者的經歷。“2015年,我們在民政局注冊,因為我們是社會組織。到現在已經十年了,我們一路走來,很辛苦。有兩個苦,一個是勞累辛苦,一個是心里苦。我們沒有資金,跟慈善組織一樣,靠‘化緣’。我們通過項目去尋找資助,比如說國內公益性的基金會,比如阿里巴巴,還有阿拉善基金會,支持環境保護的公益性基金會。我們通過向基金會申請。”她說,“另外,我們做一些環保宣教的活動,或者是課程,進企業、工廠、工地或政府及單位,通過這種方式去賺取一點經費。”陳老師感慨生態保護工作之困難,也展示了自己做好生態保護工作的決心和對目前取得的成果的喜悅,同時,陳老師也語重心長地囑托實踐團成員一定要堅持自己所熱愛的事業,不能半途而廢。
(實踐團訪談陳彥君老師 王徐翰林攝)
隨后,陳老師分享了自己對生態問題的看法,她認為發展與環保之間的矛盾是長期存在的,但可以通過努力來削弱這種矛盾。她指出,當前社會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這是積極的變化。在平衡發展與環保的過程中,陳老師認為應堅持保護生態環境、走新能源道路的方向。這一方向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緩解環境壓力、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
此外,陳老師還具體講述了綠水守護者的志愿者情況,鼓勵大家都能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列當中來,為祖國綠水青山的建設注入新鮮血液。“我剛跟大家也介紹,在冊的志愿者有2,000多人,主要是大學生、社區居民約占80%,還有一些高校教師、律師、民主黨派、中共黨員、團員等。那志愿者參與的工作呢?太過專業的,我們沒有專業能力參與吧?所以我們給大家就是列四個方面。第一方面是參與環境治理,比如說農村環境入戶指導,還有城市的資源排查、用戶宣傳。第二個是參加環境法律培訓,主要是專業律師和志愿者來指導這些工作。再一個是參與環保項目的調研,由環境專家、大學生團隊來參加。第四個部分是參加公益的實踐活動,包括巡河等等,做一個簡單的水質檢測,節水的實踐,還有環保設施參觀,帶大家參觀垃圾處理,污水處理,水質凈化等等,通過科普講座,環保實踐的形式,去引導社區的志愿者。”通過分享這些內容,陳老師鼓勵更多的年輕人覺醒生態保護意識,參與到生態保護工作中來,成為一名綠水青山的建設者。
最后,陳老師向正在成長當中的青年朋友們分享了自己的建議。“因為我們機構和許多單位團體都有合作,一些學生覺得這個平臺很適合體驗體驗,見見世面,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不過和外界的交流能力可能有點欠佳,所以很難勝任相關工作,這是我們覺得挺遺憾的地方。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善于交流的大學生,你們才是未來。”同時,陳老師對實踐團成員予以贊賞,“我特別欣賞你們,能夠在沒有老師帶隊的情況下,自己去連接各種各樣的資源,這是非常寶貴的經歷和財富。你們會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不同背景、不同行業、不同性別、不同性格,對你們未來有很多幫助。希望你們可以在你們專業領域好好發展。”
(實踐團與陳彥君老師合照 王徐翰林攝)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生態工作絕非可以一日完成,綠水青山的建設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經過這次訪談,閩源實踐團的成員們堅定了自己為祖國綠水青山建設貢獻力量的決心,未 來,他們將繼續為生態文明的發展貢獻力量,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生態保護中來。
作者:李宏宇 林紓宇 柳安琪 來源: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