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德昂光影探秘者”調研實踐志愿隊成員來到了芒市三臺山德昂族鄉的出冬瓜村,出冬瓜村在黨建引領下,依托豐富的非遺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通過積極探索德昂族酸茶產業發展新路子,以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戰略指引下,這里的鄉村振興正被賦予新的歷史內涵。

圖為團隊在出冬瓜村村民委員會前合影 阮春宇攝
黨建引領,明確發展方向出冬瓜村黨總支圍繞“謀定一個目標,主攻一個方向,帶動文旅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的思路,積極發揮黨組織的核心作用。黨員充分以先鋒模范精神帶頭,村黨總支牽頭成立了出冬瓜村茶葉協會和金齒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為酸茶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平臺。通過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合力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難題,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在團隊成員對當地鄉領導的采訪中也了解到,政府在非遺傳承發展的各方面,做到了有效引導、服務、監督和推動,例如在“非遺進校園”活動中,在課間操活動中將水鼓舞融入其中,將酸茶技藝傳承人請進學校,讓學生從小培養對本民族本地區非遺技藝的興趣,充分了解體驗民族文化。

團隊成員采訪鄉黨委委員尚麻翁 阮春宇攝
非遺文化,賦能產業發展在今年七月,三臺山德昂鄉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中報告強調,以“走出去”+“請進來”人才培養模式吸睛亮眼、添磚加瓦,讓肥沃的“非遺”土壤綻放出更多美麗的“德昂之花”;“借臺唱戲”展外宣,多平臺多舉措推介德昂酸茶,打造三臺鄉非遺文化“金名片”。出冬瓜村充分利用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這一非遺文化資源,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路徑。
面對傳承人儲備不足、群眾制作技藝參差不齊等問題,村黨總支積極協調項目資金60余萬元,通過召開專家座談會、村民大會、入戶動員等方式,開展德昂族酸茶發展宣傳動員工作,提高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走出去”“傳幫帶”的方式,組織技藝傳承人代表到省內外多地考察學習,不斷改良傳統制作技藝,提升產品質量。目前出冬瓜村有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國家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3人。

圖為曬制后的酸茶 段沛妤攝
品牌打造,提升市場競爭力隨著德昂族酸茶制作技藝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出冬瓜村抓住機遇,積極延伸產業鏈,提升品牌附加值。村里設計并注冊了“臘三酸茶”“臘退酸茶”“德昂酸茶”等多個商標logo,通過統一包裝和宣傳,提高了產品的市場認知度和競爭力。
文旅融合,打造新興產業三臺山鄉和出冬瓜村分別從不同層面,設計開發鄉村旅游環線,將德昂族文化融入其中。以出冬瓜村的民族文化古村落為出發點,“以點帶面”的形式,逐步發展,結合三臺山其余各村的黨建成果展示、滇緬公路及南洋華僑機工遺址、“菠蘿寨”盧姐薩等,走出“特色農業+文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步伐。出冬瓜村以德昂非遺作為突破口,進行了優先重點開發,打造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產品,如青昂閣、上上居、德昂人家等酒店與特色民宿,酸茶體驗坊、水鼓廣場、民族服飾寫真拍攝等文化體驗項目,非遺學院、堅果小鎮等仍在持續開發中,進一步提升了品牌效應。
集體抱團,實現互利共贏出冬瓜村通過探索“黨組織+公司+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將單干的農戶聚合起來,將零散的作坊整合進來,共同開拓銷售市場,解決了手工制作各家參差不齊、缺少招牌的問題,實現德昂族酸茶產業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的轉變。村里主動開辟銷路,線下在游客服務中心及農家樂設置零售點,線上培養網絡電商人才進行營銷宣傳;與茶葉產銷公司開展合作,擴大品牌影響力,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增長和群眾增收的“雙贏”目標。2023年,出冬瓜村傳統工藝制作酸茶產量達3噸,產值超過240萬元。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傳承和弘揚好鄉土文化,要立足鄉村和農民主體,不斷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出冬瓜村在黨建引領下,依托非遺文化資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通過大力發展德昂族酸茶產業,結合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這個古老的村落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未來,出冬瓜村將繼續深化產業發展,提升品牌競爭力,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力量。團隊成員也會將努力在出冬瓜村向下扎根生長,在實踐中向上突破綻放,不忘初心,在奮力譜寫非遺文化的新篇章。
(通訊員 李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