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5日,行知社會實踐團開展了頌黃河綿延文脈主題網課活動,由吳姿瑤同學進行網課的主講,郭華婷同學負責收集與記錄。
網課主要分為三個大的模塊:百家文化綿延不絕、勞動文化伴河而生、紅色文化閃閃發熱。三個主題從諸子百家綿延至抗日時期紅色文化,結合思想、農業、科技等多個方面,詳細又突出的介紹了代表性的黃河文化。百家文化綿延不絕黃河文化孕育了諸子百家思想,網課起始先介紹了諸子百家思想,接著針對代表性且一直占據思想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儒家文化是我國古代思想文化中占據重要一環的思想文化。此次講解,以諸子百家為引,講述了儒家文化的含義、儒家經典、代表人物與派別、歷史變遷四個方面,從時間上將文化的發展進行了串聯與區分。儒家文化作為黃河文化的代表,以仁為本的思想進行了不斷地發展,君權神授、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等都是適應社會進行的調整與融合,同時儒家思想的地位也從百家爭鳴變為了獨尊儒術。這也是網課時重點強調的儒家文化的發展變遷。 除儒家文化外,網課還簡單介紹了道家、法家、墨家文化以及后來傳入中國的佛教文化,豐富燦爛的中國文化在黃河的傳遞下交匯融合,不斷推陳出更適合國情的文化選擇。
勞動文化伴河而生勞動文化是黃河孕育下的辛勤勞動人民創造出的智慧結晶,也是黃河文化需要發揚的內容之一,其中許多的思想與技術放在現代依然適用。本次網課主要介紹了《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陳敷農書》《王禎農書》《農政全書》這五大農書,五本著作都深耕農業領域,但各有側重?!稓飫僦畷肥侵袊糯钤绲霓r學著作之一,由西漢末期的氾勝之撰寫。該書總結了當時黃河流域農業生產的經驗和耕作技術,對后世農業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洱R民要術》在中國古代農業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大型綜合性農書,被譽為“中國古代農業百科全書”。
《陳敷農書》是我國古代第一部專門論述水稻栽培種植方法的農書。由宋代陳敷所著,不僅在理論上有獨到見解,而且具體操作層面也有詳細描述,體現了作者親自務農的實踐特色。《王禎農書》是繼《齊民要術》之后中國第二部大型綜合性古農書。其最突出的特點是圖文并茂,全面記載了中國傳統農具的使用與創新。 《農政全書》是農業技術的集大成者,農本”思想的倡導者,有著圖文并茂的創新,全面了反映明代農業生產。除此之外,吳姿瑤同學還介紹了天工開物等其他勞動著作,設計科技、醫學等多個方面,映照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紅色文化閃閃發熱這一部分吳姿瑤同學介紹了黃河文化的紅色基因、李大釗與黃河精神、《黃河大合唱》、黃河是中國革命的見證者、吳忠市的紅色文化內容,系統而又有重點的涉及了黃河文化的傳承、革命烈士的孕育、藝術作品的洗禮、革命歷程的沖刷、紅色城市的奠定多個方面,向網課的聽眾傳達著黃河文化所孕育出的紅色革命。
通過今天的網課,主講人吳姿瑤同學與記錄人郭華婷同學向聽眾傳遞了黃河文化的賡續傳遞,從諸子百家的燦爛輝煌,到勞動人民在土地和河流上的創舉,再到紅色文化在黃河的綻放,團隊成員用心錄制網課,延續發揚黃河文化,創寫新的精神,是新時代青年對黃河交出的最好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