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繪夢,鄉村振興的藝術實踐探索——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旌德縣洋川村墻繪實踐報告
摘要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背景下,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24年暑期組織了一支由師生組成的“宣城市旌德縣鄉村振興團”,前往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洋川村開展為期一周的墻繪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通過藝術的形式,美化鄉村環境,弘揚鄉村文化,激發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本報告詳細記錄了實踐活動的籌備過程、實施情況、成果展示及反思總結,旨在為類似的文化藝術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提供借鑒與參考。活動期間,實踐團成員們首先進行了深入的田野調查,細致了解洋川村的地理風貌、歷史文化和當前發展面臨的挑戰。他們發現,盡管洋川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但受限于信息傳播不暢、創意產業缺乏等因素,這些優勢未能充分轉化為發展的動力。針對上述問題,實踐團迅速行動,從多個維度入手,為洋川村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幫扶措施。在文化振興方面,他們運用專業知識,設計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和景觀小品,如村口標識、文化長廊等,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也增強了村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通過舉辦文化節慶、手工藝品展覽等活動,激發了村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傳承熱情。
在產業發展方面,鄉村振興團結合洋川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文化+旅游”的發展模式。通過設計鄉村旅游線路、開發文創產品等方式,將洋川村的特色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此外,團隊還積極對接外部資源,為當地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
在生態環保方面,實踐團積極參與了洋川村的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工作。他們通過繪制生態環保宣傳畫等形式,向村民普及環保知識,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同時,還協助當地政府制定了生態發展規劃,推動洋川村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此次“三下鄉”活動不僅為洋川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和發展機遇,也為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學生們提供了寶貴的實踐鍛煉機會。他們紛紛表示,將把這次經歷作為人生中的重要財富,繼續努力學習、積極實踐,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正文一、引言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鄉村文化的挖掘與傳承、鄉村環境的改善與提升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作為高等教育機構中的藝術專業院系,深知自身在鄉村振興中能夠發揮的獨特作用。因此,學院決定利用暑期時間,組織一次以墻繪為主要形式的“三下鄉”實踐活動,旨在通過藝術的力量,為鄉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啟迪。
二、活動籌備2.1 團隊組建與培訓
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提前一個月開始籌備工作。首先,通過校內招募,選拔了一批熱愛藝術、責任心強、具有扎實繪畫功底的11名師生組成“宣城市旌德縣鄉村振興團”。隨后,學院組織了一系列的專業培訓,包括鄉村文化學習、墻繪技巧提升、團隊協作訓練等,為團隊成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 調研與策劃
在正式出發前,團隊成員對洋川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他們通過實地考察、訪談村民、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了村莊的自然環境、人文歷史、民俗風情以及村民的生活需求和愿望。基于調研結果,團隊制定了詳細的墻繪策劃方案,包括主題設定、圖案設計、色彩搭配、位置選擇等,確保墻繪作品既符合鄉村特色,又能滿足村民的審美需求。
三、活動實施3.1 開幕儀式與動員大會
2024年7月14日,隨著一場簡樸而熱烈的開幕儀式,“宣城市旌德縣鄉村振興團”正式入駐洋川村。在座談會上,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團委書記陳建發表了講話,強調了本次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目的,鼓勵團隊成員們發揮專業特長,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洋川村的村干部和村民們也表達了對團隊成員們的熱烈歡迎和期待。

3.2 墻繪創作過程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團隊成員們全身心投入到墻繪創作中。他們根據策劃方案,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打草稿、描線稿,有的負責上色、修飾,還有的負責協調村民、解決現場問題。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成員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鄉村的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民俗故事等元素融入墻繪作品中,使每一面墻都成為了展示鄉村文化的窗口。同時,他們還與村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聽取村民的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和完善作品內容。

3.3 成果展示與反饋
經過一周的緊張創作,“宣城市旌德縣鄉村振興團”在洋川村留下了數十幅精美的墻繪作品。這些作品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也為村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村民們紛紛表示對這些墻繪作品的喜愛和贊賞,認為它們不僅展現了鄉村的美麗和魅力,也體現了大學生們對鄉村的關愛和尊重。同時,這些作品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觀賞打卡,為洋川村帶來了更多的人氣和商機。

四、活動成果與影響4.1 美化鄉村環境
通過本次墻繪實踐活動,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成功地為洋川村打造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這些墻繪作品不僅提升了村莊的整體形象,也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村民們在茶余飯后常常會聚集在這些墻繪作品前駐足欣賞、交流討論,享受著藝術帶來的愉悅和滿足。
4.2 弘揚鄉村文化
墻繪作品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具有很強的傳播力和感染力。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成功地將鄉村文化元素融入墻繪作品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洋川村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這些作品不僅成為了展示鄉村文化的窗口,也為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3 激發村民參與熱情
在墻繪創作過程中,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團隊成員們積極與村民溝通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激發了村民們的參與熱情。許多村民主動參與到墻繪創作中來,有的提供素材、有的幫忙調色、有的在一旁觀看學習。這種互動不僅增強了團隊成員與村民之間的友誼和信任,也促進了鄉村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4 推動鄉村振興
本次墻繪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藝術創作的實踐過程,更是一次鄉村振興的積極探索。通過藝術的形式,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為洋川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創意,推動了鄉村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同時,這些墻繪作品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觀賞打卡,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這些都將有助于推動洋川村乃至整個旌德縣的鄉村振興進程。
五、反思與總結5.1 成功經驗
本次墻繪實踐活動之所以能夠取得圓滿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團隊組建合理、成員素質高;二是前期調研充分、策劃方案科學;三是實施過程中團隊協作緊密、分工明確;四是注重與村民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合作;五是充分發揮了藝術在鄉村振興中的獨特作用。
5.2 存在問題與不足
盡管本次實踐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例如:部分墻繪作品在色彩搭配和圖案設計上還有待提高;與村民的溝通交流還不夠深入細致;對鄉村文化的挖掘和傳承還有待加強等。這些問題和不足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和完善。
5.3 未來展望
展望未來,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將繼續發揮專業優勢,深化與鄉村的合作與交流。我們將進一步挖掘鄉村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加強與村民的溝通聯系和互動合作;推動藝術與鄉村產業的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類似的文化藝術助力鄉村振興項目涌現出來共同推動中國鄉村的全面振興和發展。
六、參考文獻 由于本報告主要基于實踐活動經驗和團隊成員的實地調研與創作成果撰寫而成,未直接引用外部文獻資料,因此在此部分不列出具體參考文獻。但本報告在撰寫過程中參考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相關政策文件、鄉村文化研究的學術成果以及巢湖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的教學經驗和資源積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