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教興國實踐隊‘人機對抗’:智能課堂評價系統展現高效優勢"
2024年7月26日——8月3日,華北電力大學“智教興國”實踐隊于河南省若水教育基地按預定計劃,開展“人機對抗”項目,即分別采用人工和“智能課堂評價系統”對課堂各方面信息進行采集和分析,最后通過細致對比,來評判“智能課堂評價系統”的優劣。
本次實驗中,“智教興國”實踐隊成員依計劃分為兩組成員,一組為人工對照組,另一組則為系統操作組。兩組成員同步進行工作,力求實驗能夠盡量保持客觀公正。同時,為了盡量避免實驗的偶然性,該實驗共進行五次,每次由相應的宣講組成員進行活動宣講。宣講主題分別為“AI技術推廣”,“基本法律知識普及”,“教育幫扶”,“心理咨詢和輔導”以及“體育技能講解”。

(張文龍正在為同學們講解人工智能相關知識)
人工對照組和系統操作組的組員,依照“課堂氛圍”,“授課老師精神面貌”,“學生聽課狀態”和“課堂互動情況”等四大標準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和評定。人工對照組成員借助攝像機和速記本來進行相關數據的采集,而“分析和評定”則由組員自己獨立完成,不借助其它智能軟件或系統。

(老師正在進行聽課記錄并給予評價)

(老師真實聽課記錄與評價結果)
系統操作組的組員在教學機房將“智能課堂評價系統”成功接入學校的網絡系統后,利用授課課堂的攝像頭等設備,對課堂的“課堂氛圍”和“授課老師精神面貌”等信息進行實時記錄和分析評定。

(智能課堂評價系統聽課反饋——對學生面部表情分析)
在總計五次的所有實驗完成后,華北電力大學“智教興國”實踐團向參與聽課的所有學生分發 “課堂授課情況調查表”,在請同學們回答完畢后予以回收,用作評定的參考資料。
綜合各項數據進行對比后,實踐隊成員發現,在實際檢驗效果上,由于“智能課堂檢測系統”能夠通過攝像頭實時記錄,并同步分析,相比于人工拍攝和速記,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儲存和分析更多的數據資料,從而使結果的準確性更高;而在效率方面,人工對照組對每次實驗的分析,平均用時為3.3h,而系統操作組在宣講結束后即可取得結論,效率更高。
綜合上述資料,可見“智能課堂監測系統”對于人工檢測在速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
作者:李世俊
初審:蔡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