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4月11日,習總書記來到廣東省考察,第一站便是柏橋村。它是最早一批將電商與農產品結合的村子,被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認定為
首批“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柏橋村歷史悠久,對于荔枝古樹的保護也非常值得學習,入選
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無數的頭銜都化為民生福祉,無盡綠林振興百姓一方。實踐過程中,團隊基于項目核心,實地考察了中國荔枝博覽館、柏橋講堂、根子貢園、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美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柏橋實踐館等多個地點,采訪了柏橋村致富領頭人張炳芬、古樹守護人何樹志、村干部何清、合作社社長何達為等代表人物。


團隊通過考察調研,在青蔥樹木中感受到了柏橋村欣欣向榮的活力,同時也感受到村干部和優秀黨員為村莊發展的辛苦付出。富足的背后是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古樹守護人何樹志與古樹為伴,“像照顧老人一樣照顧古樹”,盡顯民樹之情;優秀黨員張炳芬不顧自己損失帶頭打響修路致富第一槍,打通了村莊與希望的路,退伍歸來依然堅持奉獻;合作社社長何達為辭職返鄉,一步步改進技術、風頭起舞,審時度勢聚民心;村支書何清辭職返鄉,十余年致力脫貧振興,發展電商與時代接軌,為民謀福利,一起向未來。
采訪人武佳瑤和楊樂鵬在采訪前調整心態,努力記憶問題,盡力交涉;拍攝負責成員黎杰協調攝影計劃;小隊成員積極配合,這一切的團結合作使得采訪一切順利。在采訪后團隊成員也感觸良多,對村干部為民服務的勇氣和毅力無比欽佩,尤其是針對村民代表張炳芬的跟拍過程令人印象深刻。期間,就荔枝種植、民生狀況、柏橋村的環境情況、排水設施情況等眾多相關問題展開交流,張炳芬以極大的耐心和熱情,為實踐隊員逐一進行了詳細且全面的解答。當提及荔枝種植時,他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種植過程中的經驗與技巧,從樹苗的培育到果實的采摘,每一個環節都如數家珍。對于民生情況,他更是結合自身的親身經歷和周邊村民的實際生活,為團隊描繪出一幅生動而真實的民生畫卷。正如柏橋講堂內最突出的一句話“共產黨沒有私利,就是為人民服務”,這句話體現在每一位受訪者身上。
除此之外,通過和村干部的溝通,團隊也發現了柏橋村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柏橋村已經實施了污水處理系統,將處理后的水循環利用于果樹澆灌,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一些技術難題和設施老化的問題,大水導致荔枝減產,自然災害的破壞影響較大。因此,團隊建議加強供水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更新老舊供水管網,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并完善農村供水管水員制度,以確保供水設施的可持續運營和管理。


實踐落下帷幕,但前進的步伐卻不會就此停歇。鄉村振興一線的干部們沒有絲毫懈怠,馬不停蹄地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他們深知,鄉村振興的征途依然漫長,肩負的使命無比光榮,務必時不我待、全力以赴,以堅定的信念和務實的舉措譜寫鄉村發展的新篇章。
每位團隊成員深感調研任務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加班參與工作。大家懷著滿腔熱忱,以各自獨特的方式與村民深入交流,關注包括大水造成的損失與荔枝種植的諸多問題。特別是在首日夜晚,隊長周珂妤帶領隊伍前往夜市進行隨機采訪,熱鬧的人群流露出幸福的氣息,村民們真摯的喜悅是對干部工作的最佳肯定,亦是對他們苦盡甘來的生活的真實表達。每位成員都在努力傾聽村民心聲,真誠搭建溝通的橋梁,旨在深入了解鄉村的實際情況,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團隊成員們積極分享各自的收獲,每晚的會議總結為實踐活動畫上了精彩的句號。在熾熱的陽光下,大家共同享受著實踐帶來的成長與新生,互幫互助,攜手并進。榜樣是優秀的黨員干部,青年后備軍心潮澎湃,秉持求知創新的精神,勇于奉獻、敢于拼搏,接過時代的接力棒,為國家的未來注入不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