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苗族文化,弘揚非遺文化價值,促進文化交流與互鑒,長安大學赴四川興文“非遺傳承映苗疆,民族團結譜新篇”暑期社會實踐隊于7月27日踏入了四川興文縣大河苗族鄉峰巖村,對當地非遺傳承人楊啟良進行了深入采訪。作為苗族文化的忠實守護者與傳承者,楊啟良先生以他獨特的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向實踐隊成員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不朽價值。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非遺傳承人楊啟良先生合影
峰巖村是興文縣最大的苗族聚集村,苗族同胞超過92%。實踐隊抵達峰巖村村民會員會時,楊啟良先生正在對當地兒童進行苗語教學。通過與楊先生交流,我們了解到楊先生自2017年至今每年暑期均無償為當地兒童開展為期20天的非遺藝術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苗語的學習、蘆笙的教學、古歌的唱演、竹竿舞以及刺繡。楊先生表示,“苗語的傳承最為可危,傳承過程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是缺少語言環境,即便是當地兒童主動參加暑期培訓,但在學會后缺少使用環境,苗族人民也逐漸漢化,導致苗語逐步淡出視野。”楊先生深知苗語傳承的重要性,他毅然決然地從自己的家庭做起,致力于在家中營造一個充滿苗語交流的溫馨氛圍。他鼓勵自己的兒女及孫輩在日常對話中盡可能使用苗語,以此讓這門古老語言在家庭的每個角落煥發生機。通過這樣的努力,楊先生不僅在家庭中播下了語言傳承的種子,也為苗語的持續流傳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圖為楊啟良先生進行苗語教學
隨后,實踐隊成員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這一問題對楊先生進行了采訪,在采訪過程中,楊先生詳盡闡述了他長期以來致力于推廣與傳承的苗醫藥文化。他提到,他出生自一個世代行醫的家庭,從小受到苗醫文化的熏陶,青年時期成為了一名醫生,在退休后重新開始整理古書,編寫了《興文縣苗醫藥大全》,其主要內容包括200多種中草藥的彩圖詳解以及望聞問切的視診方法。這部作品的出版對傳承與弘揚醫學文化、推動醫學研究與創新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圖為實踐隊成員與楊啟良先生交流討論
楊啟良先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非遺傳承人的使命與擔當,也讓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苗族文化的獨特魅力與不朽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令人欣慰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正積極投身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他們正在通過創新的方式讓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生,讓苗族文化繼續講述著屬于中華民族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