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寧波大學風華伴學志愿服務隊滿懷對傳統文化的敬仰,踏入了非遺傳承人方荷玉老師的工作室,進行了意義深遠的訪談。在這里,紙與光不再是簡單的材料,而是化身為傳承著千年文化與美學的藝術珍品。
方荷玉老師,是一位杰出的無骨花燈藝術傳承人。憑借其卓越的技藝和多年的堅持,吸引了眾多媒體和慕名而來的文化愛好者。她向志愿隊的成員們分享了她在無骨花燈傳承中的心路歷程,表示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注度的提升,來自各地的學員們,懷揣著對無骨花燈技藝的好奇與熱愛,紛至沓來,只為能親眼目睹這一古老技藝的獨特魅力,并親手體驗其制作過程中的樂趣與挑戰。

圖為方老師親手制作的無骨花燈。吳興泉供圖
在訪談中,方荷玉老師講述了無骨花燈的歷史淵源與獨特魅力。她介紹說,無骨花燈藝術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與傳統花燈不同的是,無骨花燈不使用骨架,全靠紙張和巧手捏合而成。這不僅要求制作者擁有精湛的技藝與無比的耐心,更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美學有深刻的理解與熱愛。每一件作品都凝聚著制作者的心血與智慧,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民俗故事。

圖為方荷玉老師在講解無骨花燈制作技藝,池靜怡供圖。
方老師還詳細介紹了無骨花燈的制作過程。她指出,制作一盞精美的無骨花燈,首先要選用優質的宣紙和膠水,通過手工裁剪、折疊、粘貼等步驟,賦予紙張生命與光影的藝術。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心打磨,方能呈現出絢麗多姿、形態各異的花燈作品。她強調,無骨花燈不僅是一門技藝,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它連接著過去與未來,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圖為方老師展示她的花燈作品。劉玟玟供圖。
志愿隊的成員們被方老師的熱情與執著深深感染。他們在方老師的指導下,親手體驗了無骨花燈的制作過程,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與挑戰。他們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訪談為契機,進一步關注和支持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宣傳與報道,讓更多人了解并關注無骨花燈這一獨特的非遺瑰寶,共同推動其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揚。

圖為寧波大學風華伴學志愿服務隊與方荷玉老師合影。朱凱悅供圖。
在訪談的最后,方荷玉老師寄語志愿隊的成員們,希望他們能將非遺文化的種子傳播到更廣闊的天地,用自己的行動影響更多人關注和支持非遺文化。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無骨花燈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一定能夠煥發出新的光彩,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增添新的動力。
寧波大學風華伴學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深感肩負重任,他們表示,將以此次訪談為契機,繼續關注和支持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各種方式宣傳與推廣無骨花燈,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這一璀璨的文化瑰寶,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