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暨渡江戰役勝利75周年,河南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紅船遠航”黨史學習實踐團隊來到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開啟了一段意義非凡的紅色之旅。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旨在深入了解渡江戰役的歷史背景、戰斗過程及其歷史意義,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認知,傳承和弘揚渡江精神。
金陵歷史,源遠流長;紅色基因,底蘊悠長。75年前,“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紅軍過大江。”,解放軍橫渡長江,勝利解放南京。75年后,“千閭萬井無多事,辟戶開門向江寧”,“京電”號火輪靜停江邊,無聲帶領世人回望歷史,展望未來。
清晨,實踐團隊的成員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齊聚在南京渡江戰役紀念館的門前。場館雄偉壯闊地矗立在長江之濱,每棟建筑表面都覆蓋著一層海浪樣式的瓦片層,仿佛在奔騰著訴說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由主館區、渡江勝利廣場等部分組成。紅色木船外形的主展館上是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引人注目,氣勢恢宏。

圖為團隊成員在主場館前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東南 攝
勝利廣場上矗立著大型紅色群雕“千帆競渡”,如風帆也似紅旗,靜靜屹立于長江之濱的秦淮河口,訴說著蕩氣回腸的革命故事。軍民一心,雷霆萬鈞。團隊成員曾在書本上了解到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今群雕一看,不由得被當時解放軍的英勇無畏和老百姓們的勇氣所感染,肅然起敬。踏上通向場館的“勝利之橋”,橋邊是“京電”號小火輪,作為渡江戰爭的“親歷者”,它帶領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渡過長江,被譽為“渡江第一船”。

圖為團隊成員在“京電號”小火輪前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東南 攝
走進主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組氣勢磅礴的大型雕塑,生動地展現了解放軍戰士們勇往直前、沖鋒陷陣的英勇身姿。浮雕前,團隊成員們駐足凝視,仿佛被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