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6日至8日,我作為河南工業大學紅船遠航團隊的一員,為逐浪鮮紅船影,追憶渡江戰役,跟隨著團隊一起來到了江蘇省南京市位于長江之濱的渡江勝利紀念館。

圖為成員參觀渡江紀念館展墻。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東南 攝
首先我們進入渡江勝利紀念館的下沉式廣場上,廣場上放眼望去,有佩戴著紅領巾的少先隊員;有佩戴著黨徽的黨員,也有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著對先輩們的敬佩,向右看是渡江勝利紀念館最大的,最珍貴的鎮館之寶是“京電號“小火輪,船身的斑駁是它扛下的無數炮火,而它的一生也如它的名字一般,總在需要的時候發揮著光與熱。我們的腳步來到勝利廣場,映入眼簾的是千帆競渡的群雕。由49根高度不一的風帆組合而成,柱體截面為一顆五角星,仿佛當年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壯烈場景映入眼前。這是先輩們勝利的船帆,也是給我們指引方向的船帆。
隨后,我們進入紀念館,乳白色的大殿金碧輝煌。光明、希望,既是這座紀念館,也是被解放后的南京。我走過一面面紀念墻,仿佛翻開歲月的一頁頁,發覺歷史是如此輕盈,僅僅寄宿于幾面墻;歷史又是如此厚重,這僅僅幾面墻背后的信仰,靈魂是那樣的深沉與厚重。照片與物品后的一個個人,一段段記憶,一個個鮮活的靈魂,他們好像在透過這些向我講述他們這一路,從雨花臺的血光,到萬帆競發的船影,到巍巍佇立的南京長江大橋艱苦奮斗。
一面面紀念墻從我眼前閃過,我好像聽見了牢獄里的歌聲,他們高喊英特納什維爾一定會實現;我見過那股鋼鐵洪流般的意志,他們高擎共產主義旗幟,這一路,他們前仆后繼,一往無前。勝利的曙光照拂在舊時的南京大地上,悠悠七十余載過去,這一路的故事還在繼續,等待新的譜寫。

圖為講解員為團隊成員講解渡江戰役戰前準備。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東南 攝
跟隨著講解員的腳步,我們來到渡江戰役勝利暨南京解放展,在她的講解下,一同走進那段洶涌戰役。當“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堅決勇猛打過長江去,實行光榮大進軍!”展現在我眼前,先輩們仿佛在我耳邊一聲聲激昂地呼喊,那藏于照片文獻后的謀略與萬全準備,那被定格的,栩栩如生的戰斗場景,那一排排陳列著的武器,都靜靜訴說著戰士們的偉大與英勇,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船民的笑臉,是那揮舞船槳的小小背影,是那軍民間濃濃的魚水之情。深受觸動著我們。
我們志愿加入講解員的隊伍,經過短暫的培訓后,我們團隊積極展開志愿講解活動,帶領游客們走入那段激蕩的歷史,弘揚渡江戰役精神,在講解地期間,我們團體部分成員與前來參觀的游客進行交流訪談,也感受到了渡江戰役紀念館設立的意義所在,也從中收獲了頗多感悟,感受歷史,學習歷史,弘揚歷史,讓這段歷史精神在歲月長河中熠熠生輝,經久不衰,這就是我們對先烈的最大敬意與告慰,也是我們此行的最大意義。

圖為團隊成員完成參觀學習時合影留念。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東南 攝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渡江戰役勝利和南京解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書寫的偉大革命的恢弘篇章,是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的歷史財富。從渡江戰役紀念館離開后,不禁回首,發覺此次經歷好像時代跨越,從歷史到現代,從之前的困難重重到現在的日漸昌盛,紅色精神貫穿始終。激勵著我們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畏艱險,奮力向前,為祖國建設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