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主要圍繞挖掘慈圣村的鄉村資源、構建慈圣村鄉村資源地圖開展,旨在通過深入挖掘慈圣村的美麗鄉村資源、基礎設施、產業分布、姓氏分布等方面,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同時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
上午,實踐團成員分為三支隊伍,一隊主要通過實地攀登石鼓山,調研其自然風貌、歷史文化以及生態保護現狀;二隊主要負責走訪慈圣村二百余戶常住居民,了解慈圣村的產業分布、姓氏分布、家庭結構等基本情況;三隊主要負責實地勘察測量村內的待建公共廁所,以便后期的改造與完善。
圖 1 實踐團隊攀巖石鼓山(1)
圖2 實踐團隊攀巖石鼓山(2)
三支隊伍各自有序開展實踐任務,如火如荼進行調研事項。一隊成員在熱心村民的帶領下,領略了石鼓山的自然風光,深入了解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同時,隊員們也關注到了石鼓山的生態保護現狀,其雖然地勢險峻,但植被尤其茂盛,為慈圣村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圖 3實踐團隊訪談村莊居民(1)

圖 4實踐團隊訪談村莊居民(2)
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二隊成員走訪了二百余戶村民。經過調研發現,蔡、俞、周、陳、袁五大姓氏占據較大比例,是村內的主要姓氏群體。實踐團成員還發現,慈圣村內村民以六旬以上的老年人為主,其子女大多外出務工或上學。此次調研展現了當前慈圣村姓氏分布現狀和家庭結構特點,為后續制作慈圣村鄉村資源地圖奠定了基礎。未來,慈圣村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姓氏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推動鄉村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圖5實踐團隊調研待改造公共廁所
三隊成員同省教育廳組織處干部駐慈圣農村指導員吳磊等一行人,一起來到了村內待改造的公共廁所進行實地考察測量。團隊成員重點對村內待改造的公共廁所布局、數量、設施狀況及使用情況做了詳細記錄和分析,為后期的改造與提升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未來改善慈圣村的人居環境奠定基礎。
浙江農林大學“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將持續助力石梁鎮慈圣村的鄉村農文旅發展,助推慈圣村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