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響應“美麗中國”建設號召,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鹮水守望者——德清縣朱鹮保護與生態研究小組”在德清縣下渚湖濕地保護區附近進行走訪調研并進行水質分析研究,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兵馬未動,計劃先行
6月30號實踐團隊在正式實踐開始前與指導老師李非里進行了深入交流。 李教授在水質檢測取水點及其指標、調查物種多樣性、研究方法上給出了詳細的建議,我們也據此指定了詳細的計劃。

探索下渚,激情尋訪
7月9號實踐團隊正式前往下渚湖進行實踐活動,以水質采樣和生物多樣性的觀察為核心任務。實踐團隊首先乘船前往樂島,在碼頭附近進行了第一次湖水采樣。樂島上的環境靜謐且植被繁茂,種植著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的野生大豆,有可以通過觀鳥臺遠距離觀察野生的白鷺。隨后,小隊在連接樂島與鳥島的橋邊進行了第二次采樣。隨后在鳥島中,圍繞朱鹮的野生訓練籠舍做了三次采樣。同時參觀了位于鳥島的博物館。最后在蒹葭島,進行了第六次湖水采樣,并且當場做了PH值的測算。
精確測量,仔細比照
7月10號實踐團隊將帶回的水樣帶至實驗室進行相關實驗ss(固體懸浮物)實驗和氨氮銅鋅等成分含量的檢測,得出以下結論:所有樣本中,水樣中的銅、鋅含量都遠小于1.0mg/L,符合國家二級地表水(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規定。檢測結果表明水樣呈現弱堿性,pH為7.0~7.8,TP含量在0.5-1之間,也符合有關文獻對下渚湖的TP總量的測算。水樣中總氮均值<0.5mg/L,TDS在0.5附近波動,也都符合國家二級地表水的標準。適宜野生朱鹮等動植物的生存。

了解過去,共創未來
7月30號實踐團隊采訪了了下渚湖朱鹮保護基地的袁女士,在采訪中實踐團隊了解到在過去的幾年里,基地經歷了顯著的發展,包括朱鹮種群數量的增加、人工圈養籠子的擴建以及野化籠舍的建造。隨著朱鹮數量的增長和技術的成熟,基地的人員配置也相應增加。朱鹮在達到性成熟并經過嚴格篩選和訓練后,會被放歸到適宜的野外地點,如衢州和江蘇鹽城。基地綜合考慮朱鹮習性和自然資源進行選址并創新性地宣傳朱鹮保護工作,基地在游客管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同時,政府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與政策支持以確保朱鹮的生存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未來,基地將繼續擴大朱鹮數量,增加放歸地點,并加強宣傳工作,推動朱鹮保護事業的持續發展。
生態宣傳,共護朱鹮 7月28號陽光午后,家教時光里,實踐小隊成員引入了特別的主題——朱鹮。翻開畫冊,展現朱鹮之美,講述其瀕危與重生的故事。學生眼中閃爍好奇,平板上的紀錄片更讓其身臨其境,感受朱鹮的珍貴與保護的重要性。課程尾聲,支持他成為小小朱鹮宣傳者,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人。這次宣傳,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啟迪。
實踐總結,未來展望 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本實踐團隊,著眼于朱鹮保護,展開了一系列實踐活動,主要包括對朱鹮保護的了解以及對朱鹮棲息地水質的檢測,充分認識了珍稀動物保護以及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進行了宣傳。為了下渚湖能保持良好的生態狀態,使得朱鹮可以不斷在美麗德清壯大種群,本實踐小組將持續監測下渚湖水質,同時還會了解更多國家瀕危動物生存情況,參與到物種保護的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