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響應“八八戰略”和持續深化“千萬工程”
,依托高校資源優勢結對幫扶浙江省山區26縣,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推動欠發達地區跨越式發展,我校園林學院金敏麗老師于7月15日開始帶領“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赴天臺縣石梁鎮慈圣村開展社會實踐,圍繞慈圣村開展深入調研以及針對進一步推動鄉村共富。
圖 1“唐詩文化路,千年圣柿村”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
慈圣村,位于浙江省臺州市天臺縣石梁鎮,是浙東唐詩之路進入天臺的第一站,也是唐詩之路水路的最后一站。慈圣村作為唐詩文化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隨著浙東唐詩之路進一步聞名全國,慈圣村也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
文化禮堂、文化長廊作為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改造與升級尤為重要。實踐團成員抵達慈圣村后,在村干部們的帶領下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文化禮堂等進行實地走訪,旨在圍繞通過文化禮堂、文化長廊的改造,進一步弘揚鄉村文化、增強村民的文化自信。
圖 2實踐團隊走訪文化休憩長廊
首先,調研團隊走訪文化休憩長廊的建設基地。團隊成員們依托前期查閱慈圣村的歷史文獻、族譜、地方志,并且對村干部、村民進行交流,了解他們對于構建文化休憩長廊的期望與需求,初步確立文化長廊的主題設計與內容規劃。隨行的村干部們表達了對文化休憩長廊落成的期待,其有利于深入挖掘慈圣村的歷史文化和提升村民集體歸屬感。

圖 3 實踐團成員走訪村民
圖 4 實踐團隊走訪調研慈圣村
晚間,調研團隊來到慈圣村文化禮堂進行詳細調研,詳細查看禮堂的建筑結構、配套設施、使用情況等。通過與村干部與村民的深入交流,團隊成員了解到文化禮堂在傳承鄉村文化、豐富村民精神生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團隊成員了解到文化禮堂在功能布局、資源充分利用方面存在一定問題,這為后續文化禮堂的改造提升打下基礎。
青春助力文化傳承,實踐點亮唐詩之路。在后續的調研中,實踐團成員將繼續圍繞慈圣村當地產業、資源利用情況等方面開展調研。同時,實踐團隊將進一步結合慈圣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明確慈圣村發展定位,為未來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