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了解在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的發展成果,充分感受農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變化,2024年7月12日上午,淮北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中國發展,多元共鑒"——新時代黨和國家發展成就青年調研隊的趙譽澤前往河北省雷河村開展調研,旨在深入了解綠色生活方式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自2017年以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推廣,將其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推廣綠色生活方式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村環境,還能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本次調研采用問卷調查、現場觀察法和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共訪問了超過500戶農戶,并與當地村干部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交流。
調研顯示,近年來,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尤其是在水利農田灌溉、農村飲水安全和垃圾處理等方面。例如,永豐村通過引入智能垃圾箱,提高了垃圾分類的效率和準確性。綠色能源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逐年上升。太陽能熱水器、光伏板等清潔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不僅降低了農戶的生活成本,也為農村地區帶來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十四五”期間,綠色建筑成為了農村住房改造的重點之一。調研發現,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房屋的保溫隔熱性能,還減少了能耗。通過宣傳教育活動,農民對綠色生活方式的認識和接受度明顯提高。例如,在雷河村的幾個試點處,居民積極參與節水節電行動,種植綠色植物等。
盡管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戰。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技術的應用需要較大的初始投資,這對部分經濟較弱的地區來說是一個難題。不少農民缺乏必要的技能來維護和使用新的綠色技術設備。一些老舊的習慣難以改變,比如過度使用化肥和農藥,這對推廣綠色生活方式構成了一定的障礙。
針對上述挑戰,調研團隊提出了幾點建議: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增加財政補貼,鼓勵農民采用綠色技術和產品。
加強技術培訓:組織定期的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民的實際操作能力。
強化宣傳教育: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綠色生活方式的宣傳,提高公眾意識。
通過本次調研可以看出,綠色生活方式已經在農村地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未來,我們需要繼續努力,通過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持,讓更多的農村家庭享受到綠色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