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古老文明印跡之行——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實地探訪三星堆博物館 文/王 辰 唐佳瑩
“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隨著新一輪考古發掘成果陸續公布,三星堆再次進入大眾視線。為深度感知神秘莫測古蜀文明的魅力,2024年7月27日晚,河南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輔導員王辰老師帶領下赴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觀摩學習。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工作人員 攝
從首次發掘至今,三星堆考古已經走過近一個世紀的歷程。作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極為精美的罕見文物,每一件都堪稱無與倫比的絕世珍品。它們真實地印證了文獻古籍中的記載,并由此可知傳說中的古蜀王國是如此輝煌燦爛。
一行人來到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先后參觀了“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區陳品,進一步了解了三星堆遺址發掘過程和古蜀文明重要成果:三星堆的故事始于1929年。當時一位農民在月亮灣一帶挖出了不少明顯帶有蜀地風情的玉器。月亮灣與三星堆僅隔一“馬牧河”。河西岸的平原上隆起三座土堆,宛若蒼穹之上三顆明星,三星堆故此得名。1934年三星堆曾有過一次短暫的發掘。新中國成立后,三星堆才真正吐露出深埋地中千載的無盡瑰寶,令舉世震驚。1986年,考古學家意外探尋到兩座“祭祀坑”。人們今天在三星堆博物館中看到的那些標志性器物——雙眼暴凸的青銅面具、接天連地的青銅神樹、雙手不知執何物的青銅大立人、體現三星堆人崇拜太陽的青銅太陽輪等展品均出自這次發掘。“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李白的《蜀道難》為傳說中的古蜀歷史更增一抹奇異色彩。”王老師這樣向團隊成員講道。的確,位于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其實早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是古蜀先民的棲息地了。但由于傳世典籍對這一王國文化的記載“實多疏略”(語出常璩《華陽國志》),故而給后人留下無限遐想。三星堆的考古發現,為世人全面認識古蜀文明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因此值得我們身臨其境一睹其風采。

社會實踐團隊成員 攝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三星堆遺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響的,展現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相互影響等提供了更為有力的考古實證。”通過三星堆博物館“沉浸式”研學體驗,團隊成員們獲益匪淺:這些文物造型獨特且制作精良,頗具藝術觀賞價值和科學考察價值。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化隨處可見中華文明的經典元素,充分表明了古蜀先民擁有著華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古蜀文明以鮮明的地域文化和傳統的中原文化為基礎,廣泛吸收了周邊以及其他地區的文化因素,因而最終呈現出獨特、豐富、生動的文明特質。”(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冉宏林語)